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中航证券:以价值成长为导向挖掘创业板机会

加入日期:2017-8-28 17:48:5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7-8-28 17:48:51讯:

  创业板指今日收于1842.83,涨1.65%,创下四个月以来的新高,延续了7月底以来的触底反弹趋势。

  我国创业板设立的目的在于“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创业板往往也被理解为中国的纳斯达克,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孕育出更多诸如苹果、Facebook等创新型公司,因而对于创业板的投资通常属于成长型投资的范畴。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并没有对净利润进行硬性规定,其上市标准更加灵活,也更能吸引处于成长扩张期的公司挂牌。

  但是,根据2016年执行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创业板对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盈利、净资产等多项财务指标做出了明确要求,这表明我国创业板投资需要同时考虑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

  贯穿证券市场发展历程,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两大流派的优劣之论不绝于耳,而今年以来监管部门既要防“黑天鹅”,又要防“灰犀牛”,向价值蓝筹的引导十分明显,在此环境下市场对于创业板公司的成长安全性出现担忧,致使创业板指数接连大幅下挫。然而,我们认为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并不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目前对创业板公司采取回避态度未免“矫枉过正”,创业板筑底企稳具备投资机会,不同的投资风格最终将殊途同归。

  追根溯源,价值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的理念均起源于美国,两种不同投资理念的诞生也对应特定的时代背景。1929年前的美国股票市场对于价格走势的技术分析大行其道,趋势投机盛行,市场秩序混乱。大萧条的最终爆发让无数投资者损失惨重,也孕育出新的投资理念,即着眼于公司价值与市场价格倒挂的“价值投资”,其鼻祖为本杰明·格雷厄姆。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低估值”,而在当时经历了股市雪崩后的股票大多处于低估的状态,这使得投资这些低估值股票的安全边际充足,由此价值投资是完全适应当时的市场状况的。

  同样,成长型投资理念的兴起也是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二战结束后的50年代初,需求回暖,经济复苏,企业进入快速成长期,价值投资所强调的安全边际不断被压缩,而成长投资之父菲利普·A·费雪在《怎样选择成长股》中将持续的业务增长、较高的利润率以及研发投入水平等指标作为投资参考,由此可见成长型投资并不过多关注估值水平,其核心在于“持续增长”,这一时期成长型投资亦成为与价值型投资并驾齐驱的策略。

  成长型公司崛起的例子不胜枚举,再生源制药(REGENERON)于1989年创立,当时只有几人的生物实验室已经成长为生物医药巨头,截止8月25日,其市值已经到511亿美元,而在刚刚上市时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2006至2011每年亏损约1.14亿美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研发费用从1.37亿美元增长至5.3亿美元,公司钻研打造护城河优势的努力也在二级市场带来回报,其股价在刚上市时才约10美元/股,而截至8月25日已飙升至477.80美元/股。再如,英伟达(NVIDIA)是目前图像芯片的垄断龙头,其在上市前几年也并没有稳定的盈利,但是公司的利润增速却持续跑赢营收增速,毛利率由2006年的38.34%提升至2016年的58.80%,定价能力逐渐提升,其股价也随之起飞。因此,成长型投资的要点在于发现好公司,公司是否具备壁垒优势,行业天花板究竟多高,而非关注阶段性的PE、PB等估值指标。

  美国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对待成长股的理念存在一定差别,国内的监管环境也更加注重以价值投资的理念去引导投资者,自2015年6月5日年至2017年8月25日,创业板资金净流出占比为43.18%,大幅超过上证A股11.66%的资金净流出占比,其中股灾之后监管趋严以及投资者对于创业板盈利确定性的担忧都是非常重要的驱动力,然而即便是将盈利水平作为选择投资的核心要素之一,创业板的企业真的就差吗?

  虽然自2016Q2创业板净利增速与上证A股净利增速出现分化,创业板净利增速下滑明显,上证A股净利增速则逐渐恢复,从8月25日已公布的2017年中报数据来看,上证A股净利润同比增速为23.79%,创业板为-0.28%,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创业板盈利水平已经出现实质性改变。我们统计了2015Q1至2017Q1区间内663家创业板公司的盈利情况,536家公司实现连续盈利,占比为80.84%,277家实现连续净利润正增长,占比41.78%,其中264家公司连续实现盈利并且维持净利润正增长,占比达到40%。通过相同的方法统计上证A股中1319家公司的盈利情况,1003家公司实现连续盈利,占比76%,373家公司实现连续净利润正增长,占比28%,其中357家公司实现连续盈利并且维持净利润正增长,占比27%。截止8月25日,已经公布中报的447家创业板公司中,412家实现盈利,占比为92.17%,314家公司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其中既实现盈利并且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占比67.79%,而上证A股此项占比为66.87%,上半年创业板赚钱的公司仍然略高于上证A股。

  如果从盈利水平上看创业板并不存在重大问题,那么是否在估值上创业板相对上证A股而言存在较大泡沫,导致投资者“趋利避害”?我们发现自2015年起,创业板指PE/上证综指PE就呈现出一个上升趋势,并且在2015年6月达到峰值,创业板指PE/上证综指PE一度超过6,相反,美国纳斯达克指数PE/道琼斯工业指数PE却一直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1.5-2.5的区间,纳斯达克指数PB/道琼斯指数PB也基本维持在1-1.5的区间,因此我们认为2015年上半年的“疯牛”行情中,创业板的确存在较大泡沫,而随着市场的大幅调整,估值泡沫已经慢慢消化,目前的创业板的估值水平相对于上证A股来说处于2-3倍的区间,已经说明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创业板的吸引力正在逐渐恢复。

  总体而言,现阶段创业板在盈利水平和估值水平上相对上证A股来说吸引力已经逐渐提升,创业板已经逐步开始筑底企稳,此时我们认为刻意放大价值投资与成长投资之间的区别并不能帮助投资者找到创业板的最佳的投资策略,更多地需要以PEG(PEG=PE/EPS增长率)为核心,综合地考虑股票价值和成长性。

  我们认为PEG最大的优势在于兼顾了价值和成长性两方面因素,能够筛选出相对于盈利增速而言市盈率较低的股票,而并非单纯地依靠PE寻找低估值股票。由于PEG侧重寻找高增长的公司,成熟的大型公司或周期性行业并不能很好体现PEG指标的优势,例如银行、钢铁、铁路、化工等,其市值过大、盈利增速较低。相反如TMT、医药、计算机等行业技术更新较快,新产品研发周期较传统行业更短,创业板内具备护城河优势的公司能够维持较高速的成长,更适用于PEG指标的应用,更能发现创业板带来的投资机会。

  通常而言,在市场处于波动时,PEG<1的股票被市场低估,能够取得较高的相对收益。我们通过筛选2016年创业板中的公司进行观察,剔除其中PEG>10或PEG<0的公司,剔除其中PE>50或PE<0的公司以及净利增速预期<0的公司,我们发现2016年获得较高相对收益的公司PEG均集中于(0,1)区间,由此可见根据PEG指标对创业板标的进行筛选是符合我们的判断的。

  价值投资的集大成者巴菲特曾经说过,“我有15%像费雪,85%像格雷厄姆”,在2012年苹果股价还未突破100美元/股时,巴菲特并没有选择对苹果进行投资,对科技股也并不感冒,而在2017年2月,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通过增持却已经成为苹果第五大股东,由此即便是对坚持价值投资的巴菲特来说,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并不是割裂的,而是动态的结合。由此,我们强调对待创业板更需要以价值成长的投资理念去挖掘其中的优秀公司。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