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谈牛市尚早 贺宛男:银行股扎堆IPO不是好事

加入日期:2018-1-13 8:27:57 銆愰《灏栬储缁忕綉銆�



鍒嗕韩鍒帮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13 8:27:57讯:

  导读:
  贺宛男:银行股扎堆IPO不是好消息
  李志林:谈牛市为时尚早
  曹中铭:对重组专业户应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应健中:新年两周涨幅达3.5%了
  皮海洲:严监管之下高送转呈良性特征
  黄湘源:不改革就留不住好企业
  郭施亮:向资本市场强国靠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贺宛男:银行股扎堆IPO不是好消息
  在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考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出“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的信号之后,本以为A股IPO会迎来更多的优质科技股上市,没想到1月8日张助理话音刚落,1月9日、1月10日,证监会官网连续刊登11家拟上市企业的预披露招股书,其中5家竟是银行股!

  它们是:苏州银行,拟发行10亿股;哈尔滨银行,拟发行36.66亿股;青岛农商行,拟发行股份为总股本的10-25%;青岛银行,拟发行10亿股;威海商业银行,拟发行13.9亿股;此前的1月5日重庆农商行预披露,拟发行13.57亿股。

  而统计显示,加上之前已受理的,目前已有17家银行在IPO的队伍中排队。包括厦门农商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郑州银行、江苏大丰农商行、浙商银行、浙江绍兴瑞丰农商行、兰州银行、西安银行、江苏紫金农商行、徽商银行等。其中发行股数最多为浙商银行,拟发行44.9亿股;最少为兰州银行,拟发行1.29亿股。

  这些扎堆A股IPO的城商行、农商行,大部分已经等了很久。如哈尔滨银行2015年11月就开始排队了,徽商银行更是从2014年就申报IPO。不客气地说,这些中小银行质地大多不怎么样。

  如威海银行,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不良贷款从3.14亿元、5.06亿元、8.33亿元,直至9.36亿元,不良贷款率从0.7%、0.97%、1.42%,直至1.44%。且报告期内诉讼缠身违规频发,屡屡被监管机关处罚。又如苏州银行,截至2017年6月末,共有3719名股东,包括118家法人股东,第一大股东为苏州市国资委旗下的苏州国际集团,持股比例仅10%;可以想见,上市满一年(或三年)后,其解禁股减持压力有多大!更有去年4月已中止审查的徽商银行,12月26日证监会发出恢复审查通知书,又重新“杀回”A股上市队列。而其之所以中止审查,据媒体报道,公司高层内斗、股权纠纷、经营混乱等等,都是徽商银行上市路上的“绊脚石”。

  更多的银行上市是为了补充资本金,破解资本“饥渴”。

  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到2018年底,我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这17家银行均属这一类)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而有些银行若不再上市融资,已“饥渴”到规定的下限了。如江苏紫金农商行,从2013年到2016年上半年,其一级资本充足率逐年下降,分别为11.71%、11.65%、9.63%、8.38%,如再不进行资本补充,将无法满足监管要求。类似的还有好几家。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所谓“美好生活需要”,也就是消费转型和升级,我们的产业结构也会从工业化转向服务、转向创新。如果说我们的银行曾经以巨额贷款培养和支撑了世界第一的钢铁、石化、房地产等重资产行业的话,那么,从苹果到特斯拉,从腾讯到阿里,所有这些伟大的企业,没有一家是靠银行能培育出来的!

  谁都知道,我们正在去杠杆,而且这一政策将在长时期内持续。我们要发展直接融资,发展股权融资,减少和压缩间接融资。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十分有限十分珍贵的IPO资源,让给那些宗旨是为了增加间接融资的银行股来占有呢?须知,一家银行股至少占去10家乃至20家科技股的融资金额!

  进入新年以来,证监会周发IPO批文正在逐渐减少,我们本来以为,是为了让更多的科技股,更多的好企业回国内上市。如果“回国内上市”是指那些已经发行H股的银行股的话,那只能是坏消息。(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谈牛市为时尚早
  本周,在市场一片“调整”声中,A股创出了2006年6月以来的11连阳的新纪录。许多人由此惊呼:A股大牛市又来了。理由是,以往A股3次10连阳,都是在2006—2007年和2015年的大牛市中才出现的。

  牛市真的来了吗?我认为,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因为,2018年货币政策依然是稳健中从紧,百万亿的资金将受到史上最严的资管新规整肃。经济层面上,尚未进入复苏和新的周期,“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相当繁重,经济L型走势还没有改变。新股发行和大小非减持有增无减,压力沉重。11连阳的主干部分是靠权重股拉升指数,多数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甚至还亏钱,市场缺乏像美国和港股那样的由新经济蓝筹领涨的财富效应,人气和信心依然停留在熊市中。

  牛市必须是大多数人赚钱,都能分享到经济和改革的成果,都在资本市场有所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而这些,在新年股市9天中,仍没有出现。

  2017年股市,全年都是“二八”现象。如果扣除新股和次新股的话,是“一九”开。

  2018年9天的新气象,除了大盘11连阳逼空走势以外,那就是个股涨跌由“二八”开变成了“五五”开。

  从指数看,大盘股指数依然涨幅领先。小盘股指数也拉出阳线,只是涨幅略小些而已,没有像去年那样逆向翻绿。

  从涨跌个股看,今年上涨的个股达1774只,比下跌个股略多,涨跌比例基本上是“五五”开。

  期盼2018年股市能出现“六四”开
  一是,应对外围市场压力,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需要。面对美国加息、减税、缩表,以及外资的流出压力,A股市场必须奋起直追,才不致出现资本流失。只有营造持续的稳中有涨、涨多跌少和赚钱效应,才能吸引更多的新增资金入市,促使股市稳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二是,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的中高速增长,为股市上涨增添了强大动力。国务院国资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国企利润增长17.4%,是近5年最好水平;多家券商研究所预测,2017年上市公司利润增长近20%。这为A股提供了新上升空间的最重要基础。

  三是,A股属于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许多大盘股和中盘股的估值,目前只有10—12倍市盈率。这便增强了它们为A股搭台,成为稳定和提升平均市盈率只有16倍左右的A股价值中枢的中流砥柱和推进器。

  四是,新股扩容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放慢。去年12月至今年1月5日以来,60家“带病”IPO企业,主动撤退或被终止审查。近期新股发审会经常出现30%、甚至25%的低过会率。只要证监会从严审核的方针不变,那么今年IPO节奏放缓是大概率事件。这对改善供求关系,提升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有很大的鼓励作用。

  五是,近期市场资金面相对宽松。由于去年底央行宣布“限定版”降准,预计最多可向市场释放1.5万亿流动性,新年两市融资额持续增加,已超10500亿元,创两年来新高。沪股通、深股通等北上资金持续增加。11连阳也激发了场外新增资金摩拳擦掌,准备入市。

  六是市场热点逐渐扩散。

  1、涨价概念股。如化工、有色金属、钢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因产品供不应求并大幅涨价,2018年业绩仍能大幅增长,而它们的估值只有十几倍市盈率。其中,涨幅最显著的是贵州燃气,连续12个半涨停板,涨幅达280.7%。

  2、房地产股。在前期海外资金狂炒内地房地产股之后,A股的房地产股成了估值洼地。新年以来,房地产政策有所松动,房地产股走势最为强劲,老牌地产龙头万科A,新年又涨了19%,股价接近37元。荣安地产涨幅更是高达76%,绿地控股涨35%,万通地产涨34.6%,华夏幸福涨26.9%,金地集团涨26%,荣盛发展涨20.3%,巨大的财富效应,正在超跌低估值的房地产股中蔓延。

  3、区块链概念股。新年以来,此板块涨势迅猛,游久游戏、易见股份遭到特停,整个板块涨幅巨大,带动了大数据、软件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半导体、国产芯片、5G等高科技股狂掀涨停潮,成为大盘10连阳的功臣。虽然区块链概念目前还比较虚,周五14家上市公司发了澄清公告,但反映了市场对“二八”现象和高科技股长期被压抑的反叛。

  4、央企国改和地方国改股。预计第三批31家混改名单公布后,国改股、混改股行情将起,也会对大盘产生推动作用。

  5、大盘股和白马股。新年以来,茅台因涨价而再创788元新高,以近万亿市值,推动了上证指数,并刺激了五粮液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白马股也连创新高。

  我预感,2018年的股市,将一改上年的“以大为美”、“抓大放小”、多数人亏损的“二八现象”,代之以“抓中间、促两头”,“大盘股搭台,中盘股唱戏,优质小盘个股动辄出妖股,股价扶摇直上”的局面。

  去年大涨的大蓝筹和白马股,只要业绩能跟得上,今年还会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但涨幅跑不过中盘股,如地产股、涨价类周期股、资源股等。也跑不过中小创中有高成长性、有强主力炒作的高科技股。

  还是要提倡个股跑赢大盘
  瑞银最近预测,今年A股能涨到4450点。但在我看来,能够涨到2015年4月15日两大权威媒体所称的“4000点只是牛市的新起点“的位置,就上上大吉了。

  再一算,即便指数真能涨到4450点,也只有30%的涨幅。与其如此,不如轻指数重个股。对自己的股票池进行优化,争取每一只个股能达到30%涨幅,或者分几次累计达到30%的涨幅,这比指数涨30%来得更省力、更高效、更可靠、更安全。

  本周5天收盘均在3400点之上,3400点新平台上累计收盘了17天,未来一段时间,还将继续整固。

  11连阳的走势让大多数人感到担忧,害怕来个逆向大反转。但是,也应看到:在7连阳以后的4天,均是小阳线,总共才涨了17点,获利盘并不多;虽然日KDJ指标高达94、92、99,有强烈的调整要求,但在11连阳中,每天盘中指数都出现较剧烈的震荡;本周5天个股均是跌多涨少;大盘股指数与小盘股指数也出现分化;本周日均成交量4971亿,比上周的4930亿略多,量价基本配合;周K线技术指标较低,属于行情刚启动的态势。

  因此,人们应做好大盘出现调整的准备,可通过控制仓位、调仓换股、高抛低吸,来化解指数调整的风险。

  但也无需对指数出现深幅调整抱有过分恐惧。我认为,即便调整,3400—3380点区间进行拉锯的可能性较大,许多个股可能不跌反涨。

  重点还是要选择超跌、低位、低价、有业绩、有高成长性、有成交量、有成为热点可能、有30%上涨空间的个股,进行分散投资以扩大盈利机会。(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对重组专业户应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
  ■他山之石
  2017年12月30日,天目药业的一纸公告,意味着其启动的又一次重大资产重组夭折。算起这一次,天目药业连续七年间的七次并购重组均以失败告终,其重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虽然精神可佳,但却不得其所。笔者以为,对于频繁启动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应对。

  天目药业去年3月27日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开启其又一次重大资产重组之旅。去年6月27日,上市公司披露《杭州天目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预案》及其摘要,自此,其重大资产重组步入“正途”。而对于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失败的原因,上市公司在1月2日召开的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自披露预案以来,交易双方以及各中介机构等相关方努力推进重组的各项工作,但由于标的公司为涉农企业,对标的公司供应商及客户的核查涉及的工作时间较长,同时,与交易对方就本次重组方案相关事项进一步磋商过程中,交易双方对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股份发行价格及估值等核心内容未能全部达成一致意见,本着对投资者负责任的态度,经交易双方协商决定及时终止本次交易。

  天目药业属于多次启动重组,又多次重组失败的上市公司,给这样的上市公司贴上“重组专业户”的标签一点也不为过。A股市场上除了存在多次启动重大资产重组的重组专业户外,还有一种重组专业户即为追逐热点的重组专业户。

  比如游戏火爆时,相关上市公司将重组标的指向游戏行业;当影视行业火爆时,又将重组标的指向影视;当互联网金融行业受市场追捧时,其重组标的指向互联网金融企业。总而言之,什么热点重组什么,但结局却与天目药业一样,其重组鲜有成功的案例。

  自2016年9月份监管部门修订《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出台以来,虽然对借壳上市进行了严把关,但并购重组的门槛降低了也是不争的事实。如今,上市公司启动重组的间隔期已缩短至一个月的时间,与此前的三个月的间隔呈现出大幅缩短的态势。这也意味着,上市公司启动重大资产重组更容易了。

  但并购重组特别是频繁启动重组,背后的弊病同样不可忽视。如根据监管部门的案情通报,内幕交易案例中,涉及并购重组的往往占据较大的比例,并购重组亦大有成为内幕交易的“温床”之势;再如,市场上不乏借助并购重组,操纵股价的案例。而投资者对于并购重组的趋之若鹜,投机背景下,又放大了市场的风险。此外,并购重组的长时间停牌,往往会剥夺投资者的交易权。极端情形下,会导致投资者产生重大损失。

  而对于重组专业户而言,由于启动的重组次数多,会导致其股价上蹿下跳,进而对投资者造成伤害。由于停牌时间多且长,剥夺投资者交易权不说,还会产生流动性风险的问题。而且,像天目药业在投资者说明会上表示,“未来将在立足现有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进一步拓展大健康产业”。这无异于告诉投资者,今后或可能再次启动重组。那么追逐重组的投资者,就可能在该股票上进行投机,背后的风险不言而喻。另一方面,频繁启动重组,也容易引发相关个股的上涨与下跌,而个中风险,无疑都是由投资者来承担的。

  并购重组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不过,如果这“永恒的主题”被重组专业户所滥用的话,无形中失去了并购重组的初衷。在重组专业户的眼中,并购重组或变成了一种“工具”,这显然是值得商榷的。毫无疑问,监管部门降低并购重组的门槛,并不意味着会放纵市场上频繁的重组行为。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对于A股市场上的重组专业户,监管部门应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规范。比如禁止其每年启动并购重组;比如下发问询函的方式对上市公司形成压力。总之,对于市场上的重组专业户,监管部门不应不闻不问。(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新年两周涨幅达3.5%了
  ■健中观潮
  新年伊始,多头主力展开了温和的攻势,新年至今虽然只有不到10个交易日,但连绵不断的阳线给2018年股市增添了喜气。尽管2018年以来时间很短,市场风格未变,上证指数跃上3400点,大盘权重大的一半股票在涨,而一半股票在跌,但大盘在涨总是好事,只要市场有上攻的动力,个股和板块风水轮转是早晚的事,市场的比价效应总会发生作用的。

  近期市场扩容处于低迷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周只发三个新股,而下周目前只见两个新股发行,这种情况好久不见。本周召开的新年首次IPO发审会,原定审核5家,结果两家临阵撤离,剩下的三家两家被否,这样的节奏前所未有。现在IPO的空窗期,是由于三月前新一届发审委成立后,将IPO的通过率由原来的90%下降到了50%左右,IPO的独木桥更窄了,这种延后的效应,已经审核通过的新股蓄水池大幅减少,一级市场缩量的效应到现在开始显现出来了,新股上市数量的减少,对二级市场是件好事,增量减少了,存量炒作就热闹了。

  除IPO融资放慢之外,再融资的速度也放慢了。现在的再融资主要方式是发行可转债,在现在可转债发行的排片表上,2018年还是个空白,2017年岁尾的几十个可转债发行,总体而言,并没有产生什么财富效应,可转债一上市跌破发行价,使那些热衷于不花本钱就进行信用申购的人兴味索然,算总账一个个申购下来也赚不了什么钱。而个别大股东临阵放弃申购,将承销商套了进去,这样的游戏接下来怎么玩下去,也有待时间检验。可转债在年初暂且休息是再融资压力减缓,对股市也是一件好事。

  就眼下而言,需要多关注年报行情。从下周开始,年报将接踵而来,年报最重要的看点是国家队的动向,这个特征也是近两年来新出现的题材,通过对比年报的前十大股东的变化,可以看出国家队的动向,现在国家队的职能从原来的救市转变成了掌控市场大局的超级主力,而且越战越勇,所以跟着国家队走应该是今年选股的一个主要原则。另外分配方案也是一个重要看点,这是一个年年都火爆的个股行情,与大盘走势关联度不大,分配方案从现在开始博弈,从时间上看,基本上可以博弈到上半年末,从博消息到题材兑现、再到除权填权有一个差不多延续半年的行情,这个热点主要集中在次新股上。至于业绩,已经没有多少悬念了,由于有半数公司已经公布了年报预告,而没公布的公司业绩应该与去年年报相差无几,因此年报有看点,但这看点引申到行情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因为差不多提前兑现了。

  新年股市交易只经过短短两周,上证指数已经产生了3.5%的升幅,有些板块和个股升幅达到了20%。从现象上看,这两周交易指数大涨,但一半股票还是跌的。指数权重大的股票还在涨,而其它股票依然不涨,市场的这种冰火两重天格局,从去年延续到现在,在2018年两周交易中,似乎又看到了这种激情再现,感觉市场的套路没变。面对这种态势,投资者还是要坚守价值投资的理念,持有物有所值的股票,跟着大机构主力走,才能在2018年的市场中捕捉机会。(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严监管之下高送转呈良性特征
  首先,推出高送转
  预案的上市公司脚步放缓;其次送转股比例大幅降低;其三,推出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业绩都有较好增长;其四,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预案后,股价走势相对理性。

  随着一年一度的业绩浪到来,上市公司高送转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一个焦点。实际上,在历年的业绩浪中,上市公司高送转都是市场炒作的一个重要题材,所以,在年报业绩浪到来的时候,上市公司高送转自然会受到投资者习惯性关注。

  从目前上市公司高送转的情况来看,今年上市公司的高送转行为明显与往年有所不同,尤其是与去年有着较大的不同。如在2016年度利润分配之时,10送转10股已落伍,10送转20股才起步,10送转30股才叫牛。但今年的情况显然已发生了变化。出现这种变化,则与管理层加强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的监管有关。

  基于上市公司高送转演变成了“滥送转”,有的上市公司用高送转帮助股价投机,去年4月证监会加强了对高送转行为的监管,凡是高送转的,都将列为重点检查和监测范围,对从事高送转企业年报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要纳入监管范围。到了去年12月1日,针对个别公司提前发布2017年度高送转预案的行为,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再次提醒投资者警惕高送转游戏陷阱,表示证监会将持续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加大对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方案的问询力度,强化与二级市场交易核查的监管联动,加强对高送转上市公司的现场检查。正是证监会持续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保持高压监管态势”,使今年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出现新的变化,这种新变化总体上表现为向良性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推出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脚步在放缓,不排除最终减少的可能性。实际上,早在去年11月18日,凯普生物就打响了上市公司2017年报高送转预披露的第一枪,而12月1日前后,就有4家公司公布了高送转预案。如今又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截至今年1月5日,推出送转股预案的公司只有12家,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预案的脚步明显在放缓,这表明在推出高送转预案这件事情上,上市公司变得慎重了许多。

  其次,上市公司推出的送转股预案,送转股比例明显大幅降低。在目前推出高送转的公司中,送转股比例最高的是梅泰诺,预案为每10股转增18股;中顺洁柔凯普生物都是每10股转增10股,其他公司送转股比例都在每10股转增10股之下,而华立股份荣晟环保的送转股比例降到了每10股送转4股,基本上算不上是高送转了。

  其三,推出高送转预案的上市公司,2017年度的业绩都有较好的增长。截至1月5日,推出送转股预案的12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披露了2017年年报业绩预告,8家公司业绩全部预喜。从预计净利润同比最大增幅来看,梅泰诺380.00%、荣晟环保225.87%、兄弟科技195.00%、广东鸿图105.00%;此外,文科园林赫美集团中顺洁柔凯普生物等4家也分别为80.00%、61.59%、40.00%和24.84%。可见,这些公司送转股基本上都有业绩作为支撑,初步告别了“滥送转”。

  其四,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预案后,股价走势也相对理性。从过去高送转股的走势来看,在预案公布之前,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价通常已经被大幅炒高,高送转预案公布后,又接连拉高,投资者很难有低吸机会。从今年的情况看,上市公司在推出高送转预案之前,股价的涨幅总体有限,有的甚至处在一个阶段性的低位,如:鹏翎股份在推出每10股派2.4元(税前)转增8股预案时,公司股价处在一个底部区域。虽然预案公布后,公司股价也上涨了约30%,但随后公司股价出现10.27%的回调走势,给看好后市的投资者一个低吸的机会。此外,送转股比例相对偏低的广东鸿图华立股份荣晟环保,市场基本上没有对其进行炒作,这体现出市场在对待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上相对理性的一面。这也是管理层对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继续“保持高压监管态势”所取得的积极成果。(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不改革就留不住好企业
  最近三个会计年度
  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的要求逼死英雄汉。不少当初正处在创业阶段的互联网创新企业,想必就是为此被拒之于门外而被迫转道海外谋求发展的。

  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近日表示,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说的是好话,只是在改革并没有相应跟进的前提下,此话说得再好恐怕也不过只是一句空话。

  众所周知,在所谓IPO常态化的条件下,去年国内资本市场无论是上市企业数量还是整体上的融资总量,都名列全球前茅,应该说是够尽力的了。但是,人们为什么还在为好企业都去了国外而遗憾呢?这就不能不提起腾讯、雅虎、百度、京东和阿里巴巴。太多太多的这些好企业之所以墙内开花墙外香,不在国内上市而选择了海外,至少就这些企业本身来说,并不是他们不想在国内上市,而是国内A股过于严苛的上市条件和审核制度将他们拒之于门外。也就是说,非不为也,实不能矣。而这些曾经为A股所不屑的企业改道赴海外上市之后,为什么反而却一个个地成长为令A股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所无法仰视的好企业?那么,难道我们的A股还不应该反思一下,我们这个让这么多这么好的企业无法在国内上市的上市条件和审核制度究竟好不好?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最近在出席一个国际高端论坛时,发表了一则语惊四座的个人看法。他认为,我国现有的重大科研项目都是搞专家评审投票制,最终结果往往是把真正具有创新想法的项目给投没了。他说:“颠覆性技术,这种创新在目前的行政审批和评审制度下,是难以实现的。”徐匡迪说得一点也没错,不过,这个问题不要说在他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的时候没人提出来,在他卸任之后要想解决好恐怕更非易事。别的不说,屠呦呦的事就是经典的一例。自从屠呦呦发现青蒿素,40年来她一没有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二没有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直到2011年,她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并于2015年成为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才一锤定音。可是,屠呦呦的获奖,在国内却依然还是饱受争议,争议之一据说就是所谓的不合评审程序。可是,人家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跟你的评审程序有什么关系,总不成获得拉斯克奖和诺贝尔奖还非得经过你的评审批准不成?!

  奉行越来越严苛的上市审核,除了要人们相信非严审不足以杜绝假虚差的企业上市之外,是不是还包含着对上市企业个个都能成为让人信得过的好企业的隐形担保呢?说起来,恐怕连监管自己也不敢相信。多年来,A股的上市审核即使未必都如现在这般严,但也可谓是以吹毛求疵出了名的。其中,尤以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的要求逼死英雄汉。不少当初正处在创业阶段的互联网创新企业,想必就是为此被拒之于门外而被迫转道海外谋求发展的。而一些靠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企业,在上市以后却不免一年优两年差三年亏得回不了家。今天的A股之所以让人不敢相信单靠严审核就能留得下好公司,岂不正和徐匡迪所说的创新项目通不过评审一样,应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个道理吗?

  香港当初以无法接受“同股不同权”为由,拒绝了阿里巴巴。结果,阿里巴巴改道赴美上市,如今已经成为全球屈指可数的互联网巨头。痛定思痛的香港经过一再反思,被迫修改了自己的上市规则,不但将容忍“同股不同权”,而且还将允许还没有盈利的生物类公司上市。近日,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当着马云的面邀请阿里巴巴重新回港上市。据港交所统计,2017年港交所共有174家新上市公司,较2016年的126家上升38%。“直线型上涨”——这是多家银行对2017年香港股市的总结。有关信息显示,小米也正在谋求赴港上市,如获成功,将成为香港首家“同股不同权”的上市公司。这意味着撞了南墙就回头的香港,新年初始,或有望更好地延续“直线型上涨”的这一态势。

  人最可怕的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而是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可怕的是,这一趋势恰恰表现在不思改革而不得不靠严控融资总量来维持IPO常态化的A股市场。尽管市场人士一再建言从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出发,IPO对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不妨改为可持续经营;但是,目前的监管层非但一点未予考虑,反而连创业板和新三板也可能会有越审越严的趋势。更有甚者,正在修改的《证券法》据说也有可能暂时搁置酝酿了多年的有关注册制改革的条款。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我们的监管不是保障改革促进发展,而是非得让改革和发展服从某种监管意志不可,还谈得上什么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吗?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呢?这就不能不是一个问题,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向资本市场强国靠拢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资本市场强国的
  提出,给了市场不少的暗示。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也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或意在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向资本市场强国靠拢,其中就有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这一环。

  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无论是A股市场的容量规模,还是新三板市场的爆发式扩容后,时下的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认为是资本市场大国。

  以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往往注重高速度的扩容,从发展速度以及扩容数量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优势。但过度追求高速度的增长,往往缺乏对企业质量的严格把关,进而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整体质量。而这些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高速度增长、大数量扩容,也更属于资本市场大国的真实写照,而并非资本市场强国的体现。

  资本市场强国的提出,实际上也给了市场不少的暗示。最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或意在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向资本市场强国靠拢。其中,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一举改变了以往过度重视扩容数量以及扩容速度的追求。

  在新一届发审委影响下,最近一段时期的IPO审核力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IPO审核趋严、IPO否决率提升等现象,更说明了监管对资本市场的“入口关”进行严格把关,拟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水平。从最近一段时期的IPO发行情况来看,也逐渐呈现出核发数量骤减、筹资规模下降的趋势。

  实际上,从过去两周的情况分析,IPO核发数量控制在3家左右,且筹资规模不超过22亿元,这与以往少则4、50亿元,多则6、70亿元的单批次IPO筹资规模相比,确实显著减少。不过,对于IPO核发数量以及筹资规模的水平,或许更需要紧盯市场环境的变化,一旦市场环境持续回暖,仍不排除存在IPO再度提速的可能。

  从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处罚力度来看,有的是顶格处罚60万元、有的仅处以口头警告,这往往体现出中国资本市场违规违法成本不高的一面。然而,鉴于时下的《证券法》条款约束,处罚力度以及市场震慑力也会大打折扣。不过,随着新版《证券法》的最终落地,未来将会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有效的法律根基。随之而来的,则是资本市场违规违法成本的大幅提升,且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资本市场的稳定性。

  从资本市场大国向资本市场强国的转变,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IPO问题而言,虽然新股审核严把质量关,但时下仍有500家左右的排队企业,IPO堰塞湖泄洪压力依旧不小。与此同时,对于企业从受理到拿到核准批文的过程中,仍然看到了不少地方银行的身影,而在IPO重质量的大背景下,如何合理引导这些潜在大盘股的有序上市,而不至于降低市场的投资信心,仍然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至于存量容量方面,在地方补贴不断、退市规则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股市退市率很难得到根本性的保障,而实现上市率与退市率的均衡发展,也是提升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功能的关键所在。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功课要做。比如,在新股审核趋严背景下,依旧难以改变限售股堰塞湖风险,而时下减持新规升级版的出炉,意在减缓集中减持、清空式减持的风险,却并未从根本上消除这一隐患。对于未来源源不断的限售股解禁压力,如何得到实质性缓解,并把限售股解禁压力对市场的冲击影响降到最低,无疑考验着监管的智慧,这同时也是实现资本市场强国目标的重要一环。(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



    閮戦噸澹版槑锛氫互涓婁俊鎭负鍒嗘瀽甯堛€佸悎浣滄柟鎻愪緵锛屾湰绔欎笉鎷ユ湁鐗堟潈锛岀増鏉冨綊鍘熶綔鑰呮墍鏈夛紝濡傛湁渚电姱鎮ㄧ殑鐗堟潈,璇峰強鏃惰仈绯绘垜浠�,鎴戜滑灏嗙珛鍗虫敼姝o紒浠ヤ笂鏂囩珷鍐呭浠呬唬琛ㄤ綔鑰呬釜浜鸿鐐癸紝涓庨《灏栬储缁忕綉鏃犲叧銆傚叾鍘熷垱鎬т互鍙婃枃涓檲杩版枃瀛楀拰鍐呭鏈粡鏈珯璇佸疄锛屽鏈枃浠ュ強鍏朵腑鍏ㄩ儴鎴栬€呴儴鍒嗗唴瀹广€佹枃瀛楃殑鐪熷疄鎬с€佸畬鏁存€с€佸強鏃舵€ф湰绔欎笉浣滃嚭浠讳綍淇濊瘉鎴栨壙璇猴紝璇疯鑰呬粎浣滃弬鑰冿紝骞惰鑷鏍稿疄鐩稿叧鍐呭銆傛湰鏂囦笉浣滀负鎶曡祫鐨勪緷鎹�,浠呬緵鍙傝€冿紝鎹鍏ュ競,椋庨櫓鑷媴銆傚彂甯冩湰鏂囦箣鐩殑鍦ㄤ簬浼犳挱鏇村淇℃伅锛屽苟涓嶆剰鍛崇潃椤跺皷璐㈢粡缃戣禐鍚屾垨鑰呭惁瀹氭湰鏂囬儴鍒嗕互鍙婂叏閮ㄨ鐐规垨鍐呭銆傚瀵规湰鏂囧唴瀹规湁鐤戜箟锛岃鍙婃椂涓庢垜浠仈绯汇€�

椤� 灏� 璐� 缁� -- 涓� 鍗� 椤� 灏� 缃� 缁� 淇� 鎭� 鏈� 鍔� 涓� 蹇�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