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曹中铭:IPO审核从严的积极成果正慢慢体现出来

加入日期:2018-1-2 8:29:04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 8:29:04讯:

   新一届发审委自2017年10月17日正式履职以来,审核从严,IPO审核通过率低是其给市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像六过一、零通过就是这届发审委的“杰作”。IPO审核从严,通过率降低了,但其积极成果却正慢慢体现出来。

  与新一届发审委相比,其前任的IPO审核通过率都明显“偏高”。 数据显示,2016年,IPO审核通过率为89.36%。今年前9个月IPO通过率为80.99%。而截至12月19日,新一届发审委共审核了82家公司的IPO申请,闯关成功的企业达47家,被否企业达28家,另有6家暂缓表决,1家取消审核,通过率仅为57.3%。如此低的通过率,在此前显然是不可想象的。

  此前较高的IPO审核通过率,也派生出多方面的问题。比如多家财务造假的企业成功蒙混过关;众多企业通过包装粉饰的方式跻身于资本市场;新股挂牌后业绩“变脸”快、下降幅度大等。而且,像去年下半年上市的新股,其年报还曾出现业绩大面积“变脸”的现象。毫无疑问,如果说一二家或少数企业业绩出现“变脸”,或由于行业周期因素,但众多企业出现集体“变脸”,不能不让我们怀疑是审核环节出了问题。

  在终身追责的背景下,新一届发审委从自身职责出发,从市场整体利益出发,不仅审核的内涵更广了,外延也扩大了。其关注点从此前的“唯利润论”,已经扩展至持续获利能力、关联交易、业务运行规范性、财务会计规范性、商业模式、同业竞争、募集资金使用以及历史沿革等重大问题的合法合规等方面。客观上,由于新发审委关注点更多了,关注面更广了,也意味着企业过会的难度增加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IPO从严审核的积极成果正慢慢体现出来。如排队企业已经开始产生分化现象。资质与基本面较好,内控健全、运作规范的企业,正借助新股加速发行的东风,快速推进其IPO进程;而那些资质本身有问题、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的企业,要么积极“治病”,要么想方设法延缓IPO进程,甚至于不惜请人自黑,或者干脆一“撤”了之。毫无疑问,这类企业属于企图“浑水摸鱼”的企业。

  不仅如此,以往券商保荐机构“胡子眉毛一把抓”、“抢到篮子就是菜”的屯积项目的方式,也开始被其提高的门槛所代替。毕竟,如果保荐的是质地较差的企业,今后将很难过发审委这一关,其声誉与收入都将受到影响。此外,IPO从严审核,也导致某些企业知难而退,对于逐渐解决IPO堰塞湖功不可没。

  另一方面,IPO从严审核也催生出两大红利。一是将倒逼发行人提升信息披露水平。信息披露不充分、准确、完整,往往会引起发审委的提问,一旦回答让发审委不满意,无形中将影响其过会。如果发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那么问询会减少,对其成功过会是大有裨益的。

  二是将倒逼券商保荐机构提升其职业胜任能力。IPO审核从严,除了保荐机构今后需要精选项目企业外,其自身具备职业胜任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如果保荐机构及人员职业胜任能力不足,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更无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正或完善,同样会影响其过会。因此,IPO从严审核,对保荐机构的职业胜任能力同样是一场考验。职业胜任能力不足,今后被行业淘汰或许不是什么新闻。

编辑: 来源:.价.值.中.国.网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