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1-23 9:05:52讯:
导读
国务院发文阐明基础设施补短板具体方向,其中能源建设补短板在新战略和民生需求调整下重要性凸显,看好电网改造升级、天然气储气设施、管网建设和核电四方向。
摘要
新时代能源面临新挑战,补短板有助惠民生与调结构。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能源为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重要方向之一。部分投资者担心能源基建的力度和可实施空间,但我们认为无论是从惠及民生的角度,还是从能源长期发展的必须性来看,在基建投资已经开始逐步走出过去大面积、大规模的逻辑后,本轮能源设施因为其补短板的重要性以及较为相对的回报率优势都让其有更大的规模和空间,今年以来,能源相关政策不断发布,主要方向已开始进入落实阶段,侧面印证本轮能源补短板建设的迫切度。
综合政策落脚点和未来建设空间,看好四大能源补短板方向。我国能源设施补短板,一是为了改善现有不满足民生需求的地方,二是为了建设配套能源低碳化发展所需的设施。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参考能源局未来2年的重大工程以及《指导意见》中能源补短方向,同时分析目前各自进展和其他配套政策之后,我们认为电网升级改造、天然气储能设施建设、天然气管网建设,以及核电建设将是未来2-3年能源设施补短板中最主要的四个方向。
从未来规划估算四大方向投资空间,整体规模约在4700亿/年。拆分各个方向下未来两年的规划,电网升级改造面临农网改造和特高压建设两个方向的建设需求,天然气储能设施建设需要在地下储气库和沿海LNG接收站两方面加大储气能力建设,天然气管网在十三五规划下仍需再增建41%管道长度,核电一直被压制的新建需求亟待新开工审批重启。根据各方向目前已建项目的规模和体量进行粗略估算,农网改造未来两年的投资空间在2640亿元,特高压建设今后两年的建设规模在1540亿元,储气设施在2018-2020年的建设空间在1195亿元,天然气管网建设三年规模约3034亿元,核电每年带动的投资规模在1200亿元。
投资建议:即使规模相差较大,四大方向仍各有看点。从年均投资来看,核电和天然气管网建设带动的规模空间最大。但是从建设方向受益角度来看,即使天然气储气设施以及特高压整体规模不高,但建设受益公司更为集中。1)电网升级中无论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还是特高压建设都将集中在2019和2020年内,同时涉及两个方向建设的上市公司受益更大,推荐:国电南瑞,受益标的:平高电气;2)国资油气公司在天然气储气设施和管网建设中参与更多,合作公司更为受益。而管线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加快,利好相关设备商。推荐:石化机械、海油工程、久立特材,受益标的:中油工程、金洲管道。3)如核电重启开启,建设公司和核心装备最先受益,推荐:中国核电、应流股份;受益标的:中核科技、台海核电。
正文
1。 能源基建,补短板发力
基建补短板方向明确,能源建设不可忽略。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基建投资已经开始摆脱过去大面积建设的趋势,转为从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惠及民生等角度进行提效建设,而政策对基建补短板的方向也在今年下半年的会议中逐渐清晰。7月23日的政治局常务会议上,提出“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在随后由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便将“把补短板作为当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写入了下半年经济工作任务中。2018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将补短板方向最终定位在“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并表示“要加大对补短板重大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这意味着未来这些方向将在政策支持下进入落实推进。而在这之中,我们认为市场容易因关注度不足而忽略能源基建补短板带来的机会,但其对于能源长期发展和惠及民生的重要性将使得实际建设进程和投资规模空间超出市场预期。据《证券日报》报道,今年前三年季度,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47个,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由此可见,能源建设相关工作已率先进入开展。
能源发展新时代新战略,补足短板为首要。进入“十三五”以来,能源发展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供给端方面,能源供给出现多样化、低碳化的特点,而需求端方面,经济新阶段下民生方向能源需求占比开始提升,城乡居民用电占比从2012年的12.54%上升到2018年1-9月的14.75%。2016年,习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努力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同年印发的《“十三五”能源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的能源发展目标,涉及方向和主要措施,作为能源发展根本的基础设施补短板,也在文件中被单独提出。如今距离目标的2020年仅剩两年,因此我们认为这两年都将是能源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年。
从能源局今年的工作进程来看,能源基建补短板一直作为重点任务持续推进。根据国家能源局10月30日召开的前三季度能源情况介绍新闻发布会上的表述,今年以来“天然气供应保障增强,天然气管道网互联互通、储气设施建设、气价并轨等工作加快推进”,同时提出以“电网升级、油气增储上产、管网设施互联互通、水电开发、核电建设、煤电改造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年内和2019、2020年开工的重大项目储备工作”。因此,未来两年能源局重大项目将以落实能源补短板工作为主。
2。 从“民生与结构”看能源补短板
能源基建补短板涉及多方向,民生与能源结构为重要参考方向。我国能源近年来在供需结构上都出现了变化(如图1 和图2 ),为了适应转变,在满足民众和企业需求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配套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从能源局重大项目储备工作中涉及的方向来看,目前我国能源基础设施的短板可分为需求端的补足以及供给端的调整:1。针对现有民生问题而进行基建完善,如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为满足社会用气而加大采、输、储设施建设等。2。 能源发展低碳化要求而带来的生产基础设施改造和新建,如加大水电开发、核电建设、煤电改造等。
2.1。 满足民生需求的能源短板建设
民生方面来看,能源基建补短板的方向需考虑到过去建设的不足以及新需求下配套建设的完善。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前期不足多在于区域建设不均衡,乡村尤其是偏远区域一直属于供应尾部。最常见的就是供电不足,或者部分电网存在线路老化、损耗高,电压低等问题,在如今电器使用频率较高的环境下,不仅用电成本因损耗多而增加,而且电器集中使用也受到供电影响。如今,分布式发电在乡村开始兴起,因此农村电网改造还要考虑到新能源并网等问题。2016年2月,李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并预计总投资在7000亿元以上。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随着2018年10月战略规划的发布,乡村能源基础建设作为补短板的重点方向将被加快。
除了对以前存在不足的方向进行改造以外,目前民生对能源需求结构的调整也是基建补短板需要关注的方向。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在我国推行,降低日常生活中对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增加对其他低碳能源的利用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基础设施也要做出相应升级调整,使得清洁能源满足民生需求。近两年能源消费中增速最为明显的就是天然气,其主要原因在于环保要求提升下,天然气的替代效应开始增强,不少北方城市如京津冀及周边也开始实施煤改气,使得天然气消费需求明显增长。但由于不少地区的天然气基础设施仍落后于大幅提升的天然气需求,因此在2017年冬季出现了“气荒”问题。根据十三五规划,2020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比重力争达到10%,而2017年占比7%,提升空间约为40%,因此与保障天然气供给相关的基础设施将是亟需解决的建设短板。
2.2。 能源结构调整下的能源基建加强
从能源结构调整层面来看,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是未来主方向,因此能源补短板相关建设将以此为核心而有所侧重。根据“十三五能源规划”,到2020年我国不仅需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供给,还要在消费结构上推动清洁能源对传统能源进行替代。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在供给和消费上的比重开始逐步提升。根据能源局最新数据,今年三季度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已经占到全部新增电力装机的69%。消费上,除了前文提及的天然气,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总量的比重也从2007年的7.5%提升到2017年的13.8%。
煤电改造也是能源基建补短板不可忽视的方向。虽然可再生能源占新增装机容量的比重较大,但我国目前以及未来较长时间,仍将维持煤电为主的能源供应方式,2014年能源局便印发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此后便处于持续推进中。今年初的能源局工作会议上,更是表态“2018年完成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推进西部地区煤电机组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未来,煤电改造的深化和扩围将是补短板下的主要方向。
水电重点项目关注西南区域。同样将集中于区域补短板的还有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内技术最为成熟的方向,目前开发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据中国水力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表示,我国目前的水电开发程度为39%,而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都在50%以上。不过从十三五目标来看,我国水电开发总目标完成问题并不大,未来补短板将集中在重点区域的重大水电项目,如西南区域。
能源短板的核电将在今后两年将进入加速建设期。新能源中,核电建设从2015后进入零新批状态。能源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底,我国在运核电机组41台,装机容量为4052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15台,装机容量1756万千万。而在我国“十三五”规划中制定的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为“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达到8800万千瓦”,若保持现有进展,仍具较大缺口。今年,政府对核电态度从以往的“安全发展”转为“稳妥推进”,若能按照能源局年初计划在今年能“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即使未能顺利在年内开工6-8台机组,也让市场看到核电重启的曙光。一旦重启,作为能源短板的核电将在今后两年将进入加速建设期。
提高清洁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将是电网建设另一个重要补短板方向。随着能源结构调整中,火电发展受到规模控制,清洁能源的占比开始提升,一些结构问题开始显现。与煤电不同,可再生能源具备地域特征,水利、风能和光伏等在我国多分布在西部和北部。这些区域由于发展原因用电需求有限,在发电高峰期时通常发电量远大于用电量。而我国用电负荷大省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需求与供给之间并不匹配。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的基础下,调峰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必要。我国现有电网建设不完善,使得跨省跨区域的输电能力受到限制。在近年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大幅提升下,西南和“三北”区域的弃风弃电弃水问题严重不仅在于当地无法完全消纳,尤其是考虑到仍需部分火电作为调峰,而且电力外输通道不畅,以至于形成“窝电”现象。因此,2017年能源局和发改委印发《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实施方案》,提到要通过“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水平,完善跨区域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度技术支持体系,拓展电网消纳途径和模式”等方式,充分发挥电网关键平台的作用。今年初国家能源局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就把“完善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调度技术支持体系,优化电网调度运行,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水平”放入到能源补短板工作中。因此,在清洁能源推行的大趋势下,形成全国范围内的用电调度体系将成为电网建设的另一重要方向。
3。 聚焦能源基建补短板四大方向
综合慧及民生和能源结构调整两个角度下补短板方向的落脚点,并考虑到近期政策的关注点和未来建设空间,我们看好电网升级改造、天然气储能设施建设、天然气管网建设,以及核电建设四个方向。除了核电建设以外,另外三个方向在新出台的基建补短板政策中均有被提及,未来在落地速度以及资金支持上将有所保障。而核电建设被写入了能源局未来两年的重大储备项目中,且面临着十三五目标压力,重启将释放出被压制的建设需求。
3.1。 电网升级改造
电网升级改造包括对农村电网进行改造用以保障乡村用电,以及考虑新能源并网提效而对现有电网进行升级建设。因此,我们将分民生以及清洁能源两个需求层面来看电网升级改造建设空间。
3.1.1。 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有望提速。我国从2016年开始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可靠率达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千伏安。今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明确了这一目标,并提出要加快升级改造工作。因此,未来两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将抓紧实施。
进入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第三年,中央建设目标将更多倾向于贫困地区。年初国家能源局发布《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表示今年将以贫困地区为重点,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区等,深入实施农网改造升级。3月,能源局启动了“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将以各省市制定计划为先,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国计划。在资金支持上,今年中央预算也向贫困地区倾斜。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宝华就曾透露,今年将分两批安排总投资405亿元用于中西部26各省的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20亿元将倾斜支持贫困地区。
两网后期投入将从支持贫困地区和提升乡村用电质量两方面着手。在作为电网改造的主要实施方,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2017年就已经顺利完成“电网改造十三五规划”中的中心村电网改造、农村机井通电和贫困村通动力电三大任务。国家电网在今年3月启动了“三区两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攻坚工程,将安排210亿元专门用于电网建设。对于其他地区,则力促乡村用电向“用好电”转变。南方电网则表示将在“十三五”最后三年投资102亿元,加大老区农网投资和改造升级力度,力争2019年以市州为单位提前实现国家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区也一并达到国家要求。到2020年,则进一步提升农村电网配电自动化水平和供电能力,各县区全部实现农网改造升级目标。
2018-2020年农网改造预算约在3960亿,建设将主要集中在前两年。按国家电网计划,今后三年将投资3300亿元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争取到2020年实现动力电在农村全覆盖,初步建成农村绿色能源供应体系。而南方电网计划“十三五”期间投资1312亿元用于农网改造升级,据董事长李庆奎表示前两年已用投资652亿元,则剩余三年约有660亿预算。由于电网投资额最终主要来自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中央财政补贴相对而言占比不大。因此,若按三年平均投资计算,2019-2020年国网和南网的投资预算约在2640亿元。根据前两年两网的建设进度,以及未来三年目标,预计农网改造建设多集中在2018-2019年。
3.1.2。能源转型下的电网升级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完善全国用电调度体系,电网建设被重视。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存在结构性错配,在近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如何缓解同时存在的弃水弃风弃电问题成为了未来能源持续发展的一大问题。能源局《2018年工作指导意见》中,将“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放在了补齐能源系统短板的首位,而电网建设作为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水平的措施被提出。在2018年的重点工作中,还进一步明确了特定区域的输电通道建设制定推进节奏。在最新发布的《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中,“加快推进跨省跨区输电,优化完善各省份电网主网架,推动实施一批特高压输电工程”被再次强调。
特高压新一轮建设或启动,带动投资空间接近1800亿。江苏能源监管办9月底发文,将落实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根据中证网报道,《通知》提出加快推进9项重点输变电工程建设,其中7条为特高压工程,2条超高压工程,将于今明两年给予审核。截至到2017年底,我国已建成21条特高压输电线路,但多集中在2015-2016年开工建设,2017年仅有两条交流特高压核准开工,本次《通知》的发出将带来特高压进入新一轮建设期。11月7日,国家电网投建的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线路全长1587公里,总投资226亿元。该线路恰是《通知》中被发改委核准的首条,特高压建设有望就此加快。根据国君电新组估算,按每条投资额为220亿元,总投资则为1540亿元。
国家电网积极表态,将抓紧推进“五交五直”工程建设。国家电网为我国特高压主要建设方,在我国已建成的21条特高压中有18条由国网完成。而近期,国网在特高压建设上也开始有所强调。今年四季度国家电网的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特高压电网发展,并表示公司提出的“五交五直”特高压工程被纳入国家加快推进建设的输变电重点工程。对此,国网董事长舒印彪表示要高标准高质量建好“五交五直”特高压工程,着力突破制约特高压工作作用发挥的瓶颈。国家电网的积极表态,也印证了特高压建设即将进入新高峰。2017年国家电网建设完成的10项特高压工程总投资达到了2200亿元,“五交五直”整体建设规模不可小觑。
3.2。天然气储能设施
天然气供需缺口,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被重视。2017年冬季的“气荒”存在一定北部地区“煤改气”的原因,但从整体供需上看,2017年我国天然气产量虽然创下近四年以来的同比增速新高,但与需求总量之间的差额也创下历史新高。与此对应的是,我国海外进口天然气从2007年起逐步提升,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进口依存度已经上升到39%。随着《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的实施,以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未来对天然气的需求还将进一步上升。过去十年我国天然气消费的复合增速在13%,若保持同样的增速持续到2020年,届时的天然气消费将达到3424亿立方米左右。国际能源署在《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中也曾预测到2023年,我国的天然气进口将达到1710亿立方米。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除加大供给以外,加强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重要性得以提升。
储气配套不足,进入补短板建设阶段。我国需求持续上升,对海外进口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增加,但是对于满足全国全年用气的配套设施却不足。截止2017年底,我国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仅为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的3.2%,远远低于国际12-15%的平均水平,LNG接收站罐容占全国消费量的2.2%,低于日韩15%左右水平。需求提升下补短板迫在眉睫。今年4月,发改委和能源局发布了针对储气调峰短板的《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初期调峰辅助服务时长机制的意见》,对供气企业、县级以上地方部门、城镇燃气企业等分别制定到2020的具体储气能力要求,并强调“不得重复计算,且原则上要求差额部分的储气设施建设规划及项目在2018年全部开工”。9月的《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建立以地下储气库和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为主、重点地区内陆集约规模化LNG储罐为辅、官网互联互通为支撑的多层次储气系统”。若按2020年供气企业拥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销售量10%的储气能力计算,储气能力需达到342.4亿立方米以上。
储气设施三年建设空间接近1200亿,三大油气合作公司更为受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底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为77亿立方米,LNG接收站储气能力为40亿立方米,离2020年目标差距较大。在政策的推动下,油气公司在今年多加大了对储气设施的建设投入。发改委在今年三季度经济情况介绍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年新开工储气项目近100个,预计可形成储气能力约160亿立方米。我国地下储气库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建设,中海油则多以沿海LNG接收站和储运项目为主。今年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启动了地下储气库和LNG接收站的新建计划,中海油也同样加大了储气设施接收和运输能力建设。与底下储气库不同,民营企业参与LNG接收站建设的态度更为积极。我国目前在用的LNG接收站共有20座,其中17座国营,3座民营,但在建和拟建的LNG接收站项目中民营企业参与度有所提高,如保利协鑫、华丰、中天能源、太平洋油气等都有计划。
《2017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到2017年底,我国已有LNG接收站的接收能力在5460万吨/年,同年的LNG进口量在3813万吨,整体利用率不高。据摩根大通预测,2020年我国的LNG进口将达到6400万吨。如果维持目前LNG接收站的整体利用率情况,则LNG在2020年的总接收能力应增加3704万吨/年。考虑到沿海LNG接收站对港湾地势等有所要求,且三大油气公司对LNG接收站建设规划中,新建和扩建各占一部分,因此测算条件假设LNG接收站新增容量中新建和扩建各一半。根据新奥舟山LNG接收站一期58亿投入(300万吨)新建规模,和二期22亿(200万吨)扩建规模作为参考,则整体建设空间约在561.8亿元。
储气库建设方面,根据2017年能源局等12个部门发布的《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2020年争取地下储气库形成有效工作气量148亿立方米,地下储气库建设具备翻倍空间。地下储气库的储气能力与有效工作气量并非一致,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2017年底我国储气库调峰能力达到 100 亿方,但调峰量只近 80 亿方。因此,为方便参考目前在建项目投资,我们按照根据《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初期调峰辅助服务时长机制的意见》中对供气企业要求,推算的储气目标342.4亿立方米来进行测算(政策规定储气主要针对调峰和应急,可近似看作调峰能力)。按照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发布的储气库建设计划,即将新建的5个储气库将投资281亿元,形成工作气量100亿立方米。以此为基础进行粗略推算,则建设投资规模空间在633亿元。因此,储气设施2018-2020年的建设规模在1200亿元左右。由于新增LNG接收站将受到港口选址的限制,前期进入者将更具备建设优势。而地下储气库建设更是主要由中石油和中石化建设,因此与三大油气公司合作的建设类公司将更受益储气设施建设。
3.3。管网设施互联互通
政策频发声,天然气管道建设受关注。在今年初的发改委新闻会上,发改委就表示为避免天然气气荒,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尽早实现“全国一张网”。8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委会议上,再次提出加强管网互联互通、储气库、接收站等设施建设,以保障天然气供需平衡。9月的《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求“加快天然气管道,集中开展管道互联互通重大工程等”,更对实施过程中的部分环节给予便利,如“保障项目用地用海”和“缩短项目建设手续办理和审批周期”。在政策支持下,管网建设有望加速推进。根据《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到2020年需建成我国天然气管道里程达到10.4万公里,较2017年底的7.4万公里增长41%。
搭建“全国一张网”,管道互联互通成2018-2019年突破点。2017年印发的《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对天然气布局作出明确要求,要形成“主干互联,区域成网”的基础格局。我国天然气管网主干线主要隶属三大油气企业,但相互间联通较差。而到省级,管网多由当地国企控股,互联互通程度也不够。因此,为稳定市场天然气供给,保障各地用气需求,促进天然气管道跨省跨企业互联互通便成为突破方向。据媒体报道,今年2月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2018年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2018-2019年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天然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工作,并明确2018年十项互联互通重要工程。为了保障冬季北方供暖,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从年初就开始加强合作,建设“南气北上”相关工程,目前已在天津、广西、川渝等区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互联互通,为今年冬季供暖形成保障。
天然气管道建设补短空间大,今明年互联互通优先。从能源局每个季度的能源情况介绍来看,无论是中俄天然气管道,青宁跨区域输气管道,还是管网互联互通今年以来都作为能源局补短板的重点工作,不断进展中。我国目前的天然气管网在覆盖率上存在不足,据《中国石油石化》报道,我国有超过20%的地级行政单位、约30%的县级行政单位没有接通管道气。今年出台的《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也提出要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因此,未来天然气管道建设补短板空间较大,将是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方向。根据规划,天然气管道建设在初期都将把建设重心放在优化全国干线管网布局上。因此,若参照干线管道陕京四线干线1098公里投资145亿元,以及跨省联络线朝阳建平-赤峰151公里10.6亿元投资,2018-2020年需要建设的天然气管道3万公里的投资规模约在3034亿元(按50%长距离,50%短距离测算)。
从政策定调可以看出,为了保障供暖需求、实施环保计划,2018-2019管网建设中互联互通将为优先工程。我国油气主干管网建设主要由三大油气公司负责,因此需关注未来三大油气公司的规划进展。据目前披露的计划,中石油将投资超258亿元,实施2018-2019年33项互联互通重点工程,其中21项预计在今年完成。中石油的天然气管道在2017年底占全国的76.2%,若按此比例作为投资比例参考的话,互联互通两年整体投入在338亿元左右。
3.4。核电建设
核电进展低于规划,政策转向下有望重启。截止到目前,我国在运装机容量为4177万千瓦,在建装机容量1631万千万。虽然从全球来看,我国的在运装机容量位于第三,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全球第一。但今年1-9月我国核电累计发电量为2094亿千瓦时,仅占总发电量的4%,远低于全球10.5%的占比。自2015年后,我国暂停了对核电新开工的审批。根据“十三五能源”规划,2020年核电发展目标为“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达到8800万千瓦(装机容量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但若维持现有进展,仍具较大缺口。今年,政府对核电态度从以往的“安全发展”转为“稳妥推进”,并在能源局年初计划中制定了6-8台机组的新开工目标。5月,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核电运行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对核电安全加强管理将有利于今后安全高效发展。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核电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标准化体系建设将支撑我国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转变。10月,宁夏发改委发布了“十三五规划”,新增“根据国家内陆核电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核电项目厂址普选论证及保护工作”,内陆核电被提上议程。政策不断释放转向信号,核电重启预期得以持续升温。
技术层面取得突破,核电重启似已做好准备。我国目前处于三代核电技术的应用期,无论中外合资还是自主技术,多以此为主。11月5日,核电三代技术AP1000依托项目三门核电厂2号机组顺利完成满功率运行考验,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而在不久前的9月,三门核电1号机组也完成考验。因此,这标志着经历了近十年建设过程的三代技术AP1000终于全面建成投产。今年以来,已有7个机组实现并网或商业运行,技术上的成熟有助于规模建设的推开。10月底时,媒体获悉中国核电旗下的辽宁徐大堡核电、漳州核电、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河北沧州核电等项目已允许进行前期工作及重点论证。11月2日,据新浪网转载财联网报道,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CAP1400位于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核电已准备就绪,并做好了冬季施工方案。核电重启的脚步似越走越近,一旦重启,上述项目将随时具备开工可能。
核电建设有望一年带动投资规模1200亿元。我国现有在运以及在建装机容量,完成2020年规划总目标的66%。若想在2020年完成目标,需要新建核电装机容量为2992万千万,而目前我国核电机组的装机容量约在100-120万千瓦/台,未来两年新建25台以上核电机组的可能不大。但如果按今年初能源局规划中最低的6台/年的建设目标,则有望完成目标的80%以上。据国君机械组测算,一台百万千万核电机组带动的投资规模大约在2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此计算,一年将拉动投资规模1200亿元。
4。 分类看信息基建各方向发展进程
能源基建补短板的四大方向将带动未来2年每年新增投资4700亿元左右,约占2017年基建投资的3.4%,占20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0.7%。在所有方向里,年均投资规模最大的来自于天然气管道建设和核电重启后的建设。但从每个方向的公司受益程度来看,均不失看点。
电网升级中无论是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还是特高压建设都将集中在2019和2020年内,因此同时涉及两个方向建设的上市公司受益更大。在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由于受《乡村振兴规划(2018-2022年)》指导,将按规划完成对乡村用电保障的目标。而特高压建设不仅有利于解决目前清洁能源消纳和外送问题,也将提升全国用电高峰期的调峰能力。因此,无论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一批输变电重点工程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是否被证实,国家电网在四季度工作会议上的表态也表明接下来将加大特高压建设。随着未来特高压工程陆续被核准,受益的设备公司业绩将持续得到提振。推荐个股:国电南瑞,受益标的:平高电气。
天然气储气建设以及管网建设虽然整体规模有限,但受益公司相对集中。天然气消费在近两年随着环保力度的加强而逐年攀升,为杜绝“气荒”事件的再次发生,与天然气保障相关的开采、存储和运输在今年都被写入能源重点工作范围。根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19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因此天然气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就显得刻不容缓。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强调要“限时完成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打通‘南气北送’输气通道;加快储气设施建设步伐,2020年采暖季前地方政府、城镇燃气企业和上游供气企业的储备能力达到量化指标要求”。具体指标的落定将力促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加快建设。储气设施建设主要以三大油气公司为核心进行,因此与其合作的建设类公司最为受益。管网建设中除了建设方,管线关键装备国产化进程的加快,也将带来相关设备商受益。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已经送审,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正式出台。油气设施涉及的管道、LNG接收站、地下储气库等将面向第三方公平开放,不仅有利于提升基础设施利用率,也将促进互联互通设施更为完善。推荐个股:海油工程、石化机械、久立特材,受益标的:中油工程、金洲管道。
核电重启一旦开启,建设以及设备龙头率先收益。部分投资者对核电重启的力度和进度存在担忧,但我们认为,核电建设今年以来一直处于推进中,无论是和中俄合作建设四台VVER-1200型三代核电机组,三代核电AP1000的正式投产,还是哈电集团自主研发全球首台“核电之肺”核电球床模块式高温气类堆蒸汽发生器,都表明我国核电技术已做好规模建设准备,在核电战略方向并未出现调整下,重启为大概率事件。11月1日,中核建集团与中核集团合并方案及双方拟签署的合并协议已被中核建集团审议通过。两大核电央企的合并将使得集团内部业务形成协作关系,从设计研发到建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核电在我国的推广建设。推荐个股:中国核电、应流股份;受益标的:中核科技、台海核电。
5。 风险提示
政策推进速度不及预期,投资规模不及预期,资金到位情况不及预期,建设进展不及预期,相关上市公司受益情况不及预期,不可抗力自然因素造成的灾害,以及大盘系统性风险。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