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一轮浪潮隐约到来之际,头部券商的相关动作自然引人注目。
日前,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港股06030)发布公告称,公司筹划发行股份收购广州证券100%的股权,交易对方为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发生于2014年的上一轮券商并购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同一控股股东旗下券商为排除“一参一控”问题实现上市而进行的整合;二是为扩大规模而进行市场化并购。
对于中信证券此次市场化并购是否会触发行业内的新一轮并购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有券商行业人士认为,对中小券商而言,最核心的应该是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当地的一些政商关系;未来兼并重组热不仅会发生在券商行业。今年三季度以来,监管层出台了不少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预计明年可能会是“并购大年”。
广州证券面临经营压力
在券商“头部效应”趋于明显的情况下,“固本补短”、尽量跟上行业领先券商的脚步,并充分利用自己的区域优势,是当下业内众多中小券商的立足之基。不过,在“头部效应”和市场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的背景下,中小券商的适应环境和抗风险能力显然要弱于头部券商。
公开资料显示,从近年来的经营表现看,广州证券的业绩波动较大,无论是公司的整体业绩还是各项业务,都呈现了较明显的周期性。
2015~2016年是广州证券的业绩高峰期,之后随着收入下滑,净利润也加速下滑。公开信息显示,今年前11个月,广州证券的净利润亏损1.19亿元。
经纪业务方面,广州证券官网显示,目前公司有135个证券营业部,除了广东省内,还在全国多地有分公司。不过,近年来受佣金率持续下降和行情波动影响,公司经纪业务难以维持稳定的收益。
投行业务方面,2015~2016年,广州证券的排名曾从业内的第40名快速上升至第24名,不过,2017年又跌到第40名外。
据统计,从2013年12月起,5年来,广州证券只完成了3单IPO业务,显示其投行业务整体偏弱。此外,由于客户资质不高,广州证券债券承销业务也有风险隐患;资管业务同样有明显的周期性。
近年市场化并购不多见
就是这样一家看起来“资质平平”的券商,却让中信证券舍得拟斥资近百亿元来收购,这一大手笔市场化收购案例在近年来的券商行业中较为罕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行业人士了解到,发生于2014年的上一轮券商并购潮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同一控股股东旗下券商为排除“一参一控”问题实现上市而进行的整合;二是为扩大规模而进行的市场化并购。通过第一种模式实现并购的案例有国泰君安(行情601211,诊股)(港股02611)并购上海证券、申银万国合并宏源证券;通过第二种模式实现并购的案例包括方正证券(行情601901,诊股)收购民族证券。
由于国内不少中小券商的大股东都是地方国资,所以近几年国内券商之间真正市场化的并购案例还不多见。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证券大股东越秀金控(行情000987,诊股)同样有地方国资背景,其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国资委。
而券商作为市场主体,其自身也面临不少现实的压力。从已披露的1~11月券商业绩情况来看,今年券商面临全行业业绩下行的压力。
近期,长江证券(行情000783,诊股)非银金融行业高级研究员徐一洲表示,相比大型券商,今年小券商的利润压力比收入压力更大。这主要是因为2012年以来,小券商激进扩张,导致刚性成本加大,而在行业下行阶段,成本又不能与收入同步减少。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计划被收购的广州证券近年来同样有不少扩张的动作。2016年以来,广州证券营业部开始全国扩张,由于佣金率下降、市场持续低迷以及智能投顾的兴起,公司新设的营业部亏损面较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2012年券商业务创新大爆发以来,券商更多的是靠资本金赚钱,因此对券商的估值更多地从PE切换至PB。未来对于广州证券这类尚未实现上市,而且由于业绩下滑、上市难度将加大的中小券商而言,无疑压力更大。
中小券商竞争更加激烈
在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的消息落地后,市场上就有观点认为,作为行业排名第一的券商,中信证券此次逆势收购广州证券,会否触发券商行业并购潮?
虽然就经营层面来看,广州证券看起来“质地平平”,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此次收购各有诉求,也能反映出行业具有的一些共性问题。
某长期研究券商发展战略的券商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认为,中信证券此次收购广州证券,应该是“两厢情愿”的事。
“对广州证券的股东而言,从目前行业和公司面临的一些发展态势来看,此次被收购不失为一个理性的选择。首先,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估计今年全年广州证券很有可能也是亏损。如果明年业绩仍然没有起色,公司可能面临连续2年亏损。此外,公司的一些业务还不排除有风险隐患,在现在的形势下,无疑增加了广州证券的IPO难度。在‘头部效应’之下,现在中小券商的排名要想‘逆袭’比较难,对此广州证券的股东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另外,国内券商行业向外资开放,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大行进入国内市场,在一定程度上等于是放开了券商牌照。而外资大行在资管、投研、投资银行等业务都有背靠全球布局的能力,到了国内很容易做出特色,未来中小券商面临的竞争格局会更严峻。”
该人士表示,根据公告,此次收购将通过定增的方式进行,未来广州证券原来股东手里持有的券商股份将变成中信证券的股份,这或许也是原来股东愿意接受的。另外,他指出,对中信证券而言,历史上就有通过并购进行扩张的先例,所以这次收购也不算意外。“对于中小券商而言,最核心的应该是多年积累的客户资源和当地的一些政商关系。相信被头部券商收购后,广州证券原有的客户忠诚度会得到增强。这将有利于优化中信证券在经纪业务等方面的布局。”
最后,该人士认为,未来兼并重组热不仅会发生在券商行业。“今年三季度以来,监管层出台了不少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预计明年可能会是并购大年,而并购也是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一个重要途径。”
行业集中度将持续提升
来自证监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1~9月,全市场发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近3000单,同比增长69.5%,已超去年全年总数;交易金额近1.8万亿元,同比增长46.3%,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对此,中银国际日前发布观点称,并购重组规则持续松绑,预计2019年并购重组业务的数量与规模以及在投行业务中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将成为券商大投行业务发展的新亮点。
也有分析认为,虽然未来券商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是大势所趋,然而除了已十余年未做过定增的中信证券外,其他头部券商未来一段时间运用定增的方式进行大规模兼并收购的空间可能也不大。今年,包括广发证券(行情000776,诊股)(港股01776)、华泰证券(行情601688,诊股)、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港股06837)等在内的头部券商,有的刚完成定增,或有相关定增计划正在推进中,这些定增的金额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
不过,这些券商的定增预案都没有将并购作为主要目的,例如广发证券的定增资金用途主要包括“加快推进集团化战略,增加对全资子公司的投入”“提升证券金融服务能力,主要用于融资融券、股票质押等资本中介业务”“加大拓展FICC业务”等,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定增资金的主要投向也与之较为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