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3-6 8:29:05讯:
摘要 从整个历史趋势来看,我国增值税改革自2017年开始步入新的阶段,对于“营改增”后存在的多档税率进行简并和调整。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值税成为今年大规模减税的重点领域。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明了增值税结构性减税的相关方案。 基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描述,我们做了三种测算。一是适用16%税率的行业均调整至13%,10%均调整至9%,6%维持不变;二是仅针对报告中提及的行业进行减税,即制造业从16%调整至13%、交运和建筑行业从10%调整至9%;三是原本适用16%税率的行业全部调整至13%,但10%税率下调至9%的行业只适用于报告中提到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 方案一和方案三减税力度均较大,预计规模超万亿,行业效益分化明显。主要受益的行业为批发零售、采矿业、制造业和交运行业。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建筑业,由于上游采矿业明显减税,实际税负反而上升。从利润增厚来看,批零的利润提升程度要远超其他行业。 方案二减税力度相对较小,行业分化也不太明显。方案二下的减税力度预计有4000亿,但执行的概率较小。在此情景下,受益的行业主要是报告中提到的重点行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其他行业实际税负多变相提升,对相关行业的利润也会造成一定冲击。 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则相对受损。尽管未来会通过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使得所有行业税负最终只减不增,但服务业减税力度不及其他行业。 1 国内增值税经历了哪些改革? 从整个历史趋势来看,我国增值税制度的改革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1994年增值税制度的确立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两大文件奠定了我国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并存的流转税格局。 第二阶段是2006-2016年增值税的转型和扩围,其中2006-2010年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全面转型,扩大了进项抵扣的范围,解决重复征税的问题。2011年之后开始“营改增”改革,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打破了1994年以来的三大税种并存的流转税格局。 第三阶段是2017年以来的增值税税率的简并和调整。“营改增”完成后,国内增值税存在17%、13%、11%、6%等多档税率和3%的征收率,税收征管较为复杂。2017年以来推行了两次税率调整,其中2017年的《关于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的通知》规定,将四档税率调至三档(17%、11%和6%);2018年上半年再次出台税率调整文件《关于调整增值税税率的通知》,将17%、11%两档税率均下调一个税点至16%、10%。 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背景下,增值税成为今年大规模减税的重点领域。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为企业减轻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大减税下,增值税改革进一步发力,其中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将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保持6%一档的税率不变。后续还会通过采取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 图表:增值税改革历史 来源:中国政府网,中泰证券研究所 结构性地调整增值税率,行业减税效果和受益程度势必会出现分化。在今年的增值税改革中,哪些行业受益会比较明显呢?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调减增值税涉及的行业并没有完全明确,例如究竟16%档的税率是否全部调降,还是仅仅调降制造业行业的增值税率,并没有明确说明,所以我们做了三种情形的测算: 方案一:适用16%税率的行业均调整至13%,10%均调整至9%,6%维持不变。此种方案下,减税规模最大,税率仍然保持三档,征收相对简易,也与未来“推进税率三档并两档、税制简化”的方向相对一致。 但是这种情况下,原本税率为10%的房地产行业也会下调税率,行业受益或会再次刺激地产的过度投资,从而对企业制造业投资形成一定挤压,这便与政策的初衷有所背离。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报告中提到的“等行业”这一词或许表明,增值税率调整的适用范围还有一定的收放空间,因此我们测算了另外两种方案。 方案二:仅针对报告中提及的行业进行减税,即制造业从16%调整至13%、交运和建筑行业从10%调整至9%。此种方案,减税规模最小,最终保留了16%、13%、10%、9%、6%五档税率。但这种情况下,部分行业16%的税率依旧太高,在今年大减税的背景下,还保留了16%的高税率,似乎也不太合理。 方案三:原本适用16%税率的行业全部调整至13%,但10%税率下调至9%的行业只适用于报告中提到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这种方案减税规模介于之间,而且也剔除了房地产行业的减税,但是相比调整前会多出一档税率,税率结构仍较复杂。 2 分行业的增值税如何测算? 根据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销项税基*销项税率-进项税基*进项税率,所以要测算不同行业上缴的增值税,需要知道各行业对应的税率和税基。 税率计算方面,销项税率易得,主要难度在进项税率。进项税率的计算上,本文的方法主要是结合不同行业的销项税率和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用生产某一行业产品所需的各类行业中间投入的比例进行加权,得到该行业的进项税率。 税基计算方面,根据投入产出表,销项税基=行业总产出-存货增加-出口国外;进项税基=中间总投入。若用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测算的话,销项税基=营业收入,进项税基=营业收入*直接消耗系数。其中,直接消耗系数参考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数据已经包括了进口销售数据,而投入产出表中的总产出不包括进口数据,因此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的增值税需调整为: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基(投入产出表)*销项税率-进项税基(投入产出表)*进项税率+进口环节增值税。 图表:投入产出表各行业直接消耗系数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3 2019年减税方案下,各行业影响有多大? 增值税率下调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复杂,税率变动会影响产品价格,议价能力不同的行业受益也会有明显差异。一般来讲,议价能力较强的公司,税率下调后依然能保持其产品高价,从而分享得到更多的减税利得。 但如果考虑议价能力变化的话,会需要更多测算假设,导致最终得出的测算结果偏离较大。而且长期来看,只要竞争充分,减税后产品高价也不会一直维持,价格仍然会回归到新的均衡。后文我们暂且只考虑静态测算,即不考虑价格变动带来的减税效应和利润变动。这里我们定义:实际税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基+进口金额)。 方案一情形下,所有曾经适用16%和10%税率的行业分别下调至13%和9%,实施减税后批发零售行业、采矿业和制造业税负降幅明显,受益相对较多;而大部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实际税负反而提升,其中商务服务、住宿餐饮等行业的税负上升明显。 方案二情形下,仅考虑制造业税率从16%调至13%,建筑和交运行业从10%调整至9%,实施减税后各行业减税效果的分化相对没有那么明显,所涉及的制造业、建筑和交运行业税负普遍下降;而其他行业如生产、生活性服务业、采矿业则相对受损。该方案下,受损的行业主要是未实施减税的行业,即原本为6%税率的服务类行业、不考虑调降继续维持16%、10%的批发零售业、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 方案三情形下,适用16%税率的行业均降至13%,而10%税率下调至9%的行业仅限于交运和建筑,那么除了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明显受损以外,农林牧渔行业的实际税负也变相提升;而受益的行业与方案一类似,仍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采矿业和制造业领域。 我们在前文之所以假设了三种减税方案,主要是对房地产行业的减税存疑。这里我们也可以从测算结果来验证房地产行业的减税效果。在方案一适用税率普降的情形下,房地产行业的实际税负确实是明显下降的,降幅达到0.82%。若不考虑房地产行业减税,即采用方案二或方案三,房地产行业实际税率将会略有提升,但幅度却小得多。因此,这次增值税改革,无论实施的时候会用哪一种方案,房地产行业的受损都并不明显,甚至还有一定概率搭上减税的“便车”,成为受益行业。 图表:各行业税负降幅测算——基于投入产出表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4 2019年减税方案下,上市企业影响有多大? 在上一部分我们用的是投入产出表对全行业的影响进行测算。这一部分我们进一步利用上市公司的数据,来观察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类似地,在这里我们定义实际税负=应交增值税/营业收入,利润增厚=增值税减税幅度/净利润。 从税负降幅来看,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税负变化与前文用投入产出表测算的结果类似。减税方案一和方案三将明显利好批发零售、采矿业和制造业;方案二主要利好制造业、交运和建筑业;而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是这次减税下的相对受损行业。 类似地,适用10%税率的行业若能普降至9%,地产类企业将会明显获益,但若是地产企业在减税实施过程中被差别化对待,受损幅度其实也并不大。 图表:各行业税负降幅测算——基于上市公司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从利润增厚来看,方案一和方案三下,减税将对批发零售、油气开采和金属矿采选行业的利润提升有明显助力。特别是批发零售行业,若不考虑其他变动情况,减税的幅度将有望使得该行业净利润翻倍。而在方案二下,由于不考虑批零、采矿业的减税,利润有望提升的行业还是集中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的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 图表:各行业利润增厚测算——基于上市公司 来源:国家统计局,中泰证券研究所 5 谁能在减税浪潮中受益较多? 从整体减税规模来看,方案一和方案三下,全行业预计减税规模达1.34万亿或1.25万亿。而方案二的减税力度则小得多,仅有4000亿左右。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表述,今年要实现更大规模的减税,预计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以此推断,方案一和方案三实施的概率相对较大。 今年结构性减增值税的方案下,行业效益势必会明显分化。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制造业和交运行业的实际税负确实是明显下降的,但建筑行业的税负变化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在方案一和方案三的情形下,若对所有适用16%税率的行业均下调至13%,建筑行业的实际税负反而是上升的,这主要是因为建筑业的进项有很多是采矿业产品,一旦采矿业减税,建筑行业可抵扣的进项便会明显减少,使得最终税负反而增加。只有当对制造业、交运和建筑业实施精准减税时,建筑行业才有可能实现真正减负。 从利润增厚角度来看,批发零售、采矿业和制造业可能成为获益最多的行业。在方案一、三下,这三类行业均是从16%税率调降至13%,税负降幅较为明显,对利润提升效果显著。尤其是批发零售行业,行业净利润有望翻倍,其效果要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相对受损。尽管未来会通过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增加税收抵扣等配套措施,使得所有行业税负最终只减不增。但相对税率调降来讲,减税力度可能仍远不及其他行业。 (文章来源: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