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测评 >> 文章正文

中泰证券资管:LPR新机制探出了市场对降息的巨大分歧

加入日期:2019-8-21 9:09:4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8-21 9:09:44讯:

  如果不是上周的国常会提出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大多数投资者可能对这个LPR这个名词知之甚少。

  所谓LPR,英文全称Loan Prime Rate,中文全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指的是金融机构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

  央行对这次改革的描述是,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LPR新机制一经发布,市场应声大涨。可当研究员们纷纷发布对LPR改革的深度解读时,我们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众多报告将市场走强归于上述政策信号,但给出的理由却截然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说,LPR新机制,倒是探出了市场对降息的巨大分歧。

  带上引号的“降息”

  “降息”来了——这是恒大宏观研究团队解读此次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的报告标题。而这个带上引号的降息,与此前在7月经济金融数据发布之后提出的“该降息了”的观点遥相呼应。

  在其看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全球降息潮、730政治局会议宣告货币政策重回宽松,且汇率破“7”、核心CPI保持稳定、PPI负增长通缩,表明货币宽松的空间已经打开,时机已经到来。而此次央行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视为市场化、改革式“降息”,未来我国降息将从过去降低官定基准利率,到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引导实际利率下行,逐步接近美国利率渠道传导模式,传导效率将提高。

  国信证券也将LPR报价机制改革视为“降息”信号。其策略报告称LPR

  报价机制的改革是A股大涨的直接催化剂,认为该举措可解读为实质性的降息,代表在大逻辑上中国加入了这一轮全球‘降息潮’。

  天风证券的固收研究团队同样预判下行的经济压力会带来货币宽松。在其看来,经济是货币政策的根本前提,季度GDP增速滑向区间下限的可能性逐步提升,联储降息带来内外利差的空间改善,通胀和地产的局部过热均可能出现缓释,四季度可能是央行再度宽松的时间窗口。

  并非降息的LPR改革

  相比上述宏观研究同行对降息的期待,海通证券的宏观团队无疑是反对全面降息的旗手。其不止一次明确表态“全面降息后患无穷,只有去杠杆才能降低利率”。

  海通宏观团队的理由是,2015年央行曾在1年之内5次降息,本意是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矛盾,结果事与愿违,2016

  年以后社会融资成本重新上升,原因在于低利率刺激居民部门举债买房,加杠杆使得货币和债务增速回升,导致融资成本重新上升。因此,全面降息受益者是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真正想要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必须控制住举债的规模。2017和2018年去杠杆之后的社会融资成本重新下降证明,重新培育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应该是减税而非刺激。

  同样没有将LPR改革与降息信号挂钩的,还有申万宏源广发证券申万宏源的策略报告中提到,近期货币政策调整的信号意义被高估,无风险利率的下行远领先于基准利率的调整;宽松预期的发酵远领先于实际宽松动作的落地。而广发证券的宏观点评中也提到,LPR本质上是中性的调控渠道,逻辑上不必然对应“降息”或者“加息”。

  LPR的新机制,探出了市场对降息的巨大分歧。比如有人建议先放水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有人则认为务必顶住压力不要放水。期许与抵制的背后,是不同研究者对当下短期经济的不同担忧,以及对牛市成型迥然不同的逻辑起点。

  乍看之下似乎都能自圆其说。那么作为个人投资者,又该如何消化这些分歧?

  李迅雷老师曾经在《宏观重要吗——与投资大佬们交流》一文中这样说过,“短线投资者一定是非常关注宏观或其他相关信息的,希望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找到确定性的答案。问题在于市场很少有确定性的答案,否则市场就难以存在下去。但如果不去在意这些短期看似乎重大的东西,而是去把握大方向和大趋势,反而更容易获得超额收益,例如,相信天不会塌下来,中国最终能够度过难关,那就敢于在别人恐慌的时候投资加码。”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资管)

编辑: 来源:中泰证券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