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
券商加速抢占IPO赛道
投行竞争格局有望重塑
中国基金报记者张莉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超预期落地,各项制度和政策细节同步跟进,券商投行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在业内人士看来,注册制改革有望带来投行业务扩容,同时也将倒逼券商,提升投行定价服务、资源整合、产业链把握等系统性能力。
受访券商机构人士指出,在创业板注册制差异化跟投机制安排下,中小券商有望减轻资本负担、获得弯道超车机会。不过短期来看,各家机构项目储备能力,仍是决定券商投行竞争力高低的关键。
注册制改革倒逼转型
投行业务有望迎来扩容
在券商人士看来,创业板注册改革超预期落地,无疑会带来券商投行业务的扩容。据中金公数据显示,2019年A股IPO融资额2532亿元,其中主板1062亿元、中小板345亿元、创业板301亿元、科创板824亿元;科创板的实施为19年IPO贡献了33%的增量。
中金公司指出,今年创业板注册制试点等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有望增加券商股权承销业务实现明显增长;交易机制的放宽以及更多企业的上市有望提振交投活跃度,增厚经纪相关业务收入;科创板的推出及创业板注册制的实施使得一级市场投资退出通道更通畅,券商直投业务以及创投企业有望受益。
“对券商直投业务而言,项目退出渠道更丰富了,券商也有望获得更多收益,但具体情况还是要看项目储备。”北京一中型券商内部人士认为。
在业内人士看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实际上也将催化各类市场参与主体职能转变和深化,对投行要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兴业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执行总裁孙超指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充分吸收了科创板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精简优化发行条件等做法,在发行条件、审核注册程序、发行承销、信息披露原则要求、监管处罚等方面与科创板相关规定基本一致,这也给中介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金公司认为,投行要求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发审核方面,注册制带来的各参与主体职能转变,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设立上市委及咨询专家库;IPO方面,明确各个注册环节流程及时限;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方面,压缩再融资审核时限,较IPO时间更短;此外,还放宽并购重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价格下限,约为市场参考价的80%。
业内普遍认为,在改革等因素刺激下,投行将成为券商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一创投行指出,创业板注册制真正将选择权交给市场,将倒逼券商投行等中介机构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相比于之前的“严进宽出”,创业板注册制更突显出“宽进严出”,给予企业更多发展机会。
“对券商投行来说,需要更加重视对企业的考核和甄别,加强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履行好中介机构看门人职责。同时,此次改革也将推动投行转型成长,将促使券商在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定价及服务等方面都实现系统性的提升。”一创投行指出。
华泰证券研究指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等资本市场一系列变化将倒逼投行转型,优质投行将率先构筑资源整合力,加速打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大投行生态圈”。未来投行有望成为券商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和发力点,通过串联券商轻重资产业务,发挥驱动各业务转型升级的引擎作用,带动券商开启全面高阶升级。
此外,注册制改革下,投行人才的标准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对此,孙超指出,当前对投行人的综合能力确实要求更高,比如对行业的判断即定价能力、价值挖掘能力及投资能力都有一定要求。“未来会更多吸收理工、工程类等行业人才加盟,帮助整个团队加深对行业的认识,对团队以及整个行业的投行人才综合能力建设都十分关键。”
券商马太效应会否重演?
差异化跟投成竞争新变量
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内容中,差异化跟投机制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根据规则安排:除四类企业外,对一般企业不要求跟投。差异化跟投机制的出台,也让不少券商“松了一口气”。
一创投行指出,差异化跟投的机制,实际上考虑到了创业板的定位差异,使得发行人和机构有较强意愿尝试创业板,尤其利好项目储备丰富的中小券商,减轻承销保荐负担带来的资本金压力,有利于充分挖掘创业板项目。
北京一中型券商内部人士表示:“保荐人跟投这一机制争议一直不少,之前有券商高管就曾公开表示强制跟投机制不太符合市场的基本原则,现在创业板注册制不再强制要求对部分企业跟投,也算是对该制度进行了很大的优化,避免了一刀切,也减轻了券商的资金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投行业务布局加速,马太效应也有可能再度强化。上述券商人士认为,虽然对于部分企业不再强制券商跟投,但保荐机构的责任依然得到了一定的强化,对券商在信息披露、定价等方面的工作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同时,在科创板出现的大券商项目数全面超越小券商的现象或许还会在创业板注册制上重演。
数据显示,从目前创业板背后的保荐机构来看,截至6月19日,证监会披露的190家创业板排队企业情况中,中信建投(16家)、中信证券(13家)、民生证券(9家)、海通证券(10家)项目储备靠前。这也意味着,未来投行业务可能将进入寡头垄断的阶段。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表示,注册制下,优势更为突出,对投行业务的利润增量贡献将更显著,预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此外,考虑到资本实力差异,未来预计中小券商在创业板的竞争将加剧。
也有机构表示,在新的制度安排下,中小机构的券商业务也会同步迎来发展机会,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将迎来重塑。
一创投行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是存量改革,在未来两年时间内影响各家投行业绩的主要是现阶段的项目储备;但长期来看,注册制实施将重塑投行竞争格局,赋予投行更多主动权,“从通道发行回归定价与销售本源,投行业务也将呈现多元化,中小券商也将有机会凭借资本市场融资业务机会的增多,通过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业务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不过,在挖掘创业板项目过程中,券商投行对IPO项目热度过高也产生了一些问题。联储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则指出:从市场的热烈反应中,券商更热衷于抢占IPO赛道,而忽略了一些优质企业并购重组的项目。同时,这种“不平衡”也会使交易各方态度有些微妙变化。
“比如买方就会担心优质标的企业放弃并购重组,转而选择IPO。毕竟注册制的改革和推进,不仅仅是IPO制度的改革和推进。我们不应该只着眼于增量部分,还要做好存量的优化。增量和存量均衡、健康发展,才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尹中余表示。
创业板注册制进入实操阶段
券商快马加鞭储备项目
“大后方”勤力补给显露投行发展路径
中国基金报记者章子林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正式落地,券商也进入项目储备的冲刺期。不过,相较于申报的速度,券商此次更注重项目材料的质量,并不热衷抢“头筹”。但尽管如此,券商在项目筹备上也是费了不少心血。
今年以来,券商发展迎来多重利好,尤其是投行业务,受益于再融资新规等多项政策,券商投行今年以来发展机遇难得,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冲在一线的投行业务,之所以能安心冲刺,背后还是得益于强有力的“大后方”勤力补给。而从补给方式也能看出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路径,如规模较大的券商更热衷于公司不同业务协同,达到共赢,而中小券商则力求寻求差异化发展,走特色化路径。有业内人士指出,在创业板注册制的“加持”之下,券商投行业务将“火力”全开。
创业板注册制进入实操阶段
券商加紧储备项目
6 月 12 日,深交所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及配套安排,6 月 15-29 日深交所开始接受证监会在审企业(包括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并购重组)的相关申请,6 月 30 日开始接收新申请。换句话说,从6月15日开始的10个工作日内都是属于存量在审企业的时间。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目前创业板在审未上会的企业逾180家,其中68家处于预先披露更新等待上初审会状态,91家已反馈,24家已受理。另有15家企业状态为“领取核准发行批文”。
不过,据了解,在6月15日,也就是创业板注册制落地的首日,并未出现券商抢“头筹”的现象。“我们有项目在准备材料,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会更细致些,争取能一次性通过,不浪费时间”,华东一家券商投行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华南某中型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注册制要求下,创业板的上市条件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部分还没过会的企业如果按照新的要求可能上市的难度会比较大,很多此前申报受理的企业会选择在政策落前,进行平移。但是新规的披露要求不同,所需要的材料几乎要重新修改。
“现在需要修改材料的内容比较多,但留给投行的时间也就一周多,大多数投行都希望尽快赶上存量创业板企业的按时申报,最近投行人士几乎都在忙着做这方面的工作,如果存量的企业项目比较多的话,时间上就会比较紧张。”在其看来,大部分投行并不会着急进行申报,部分也会处于观望的阶段。
事实上,券商此举主要是因为此次最终审核顺位和申报受理顺序没有必然联系,按照深交所规定,在期限内申报的在审企业,申报顺序并不等于审核顺序,深交所仍然会按该企业在中国证监会的审核阶段和受理顺序接续审核。所以多数券商更注重申报材料的质量,并不急于第一时间申报。
但是,不急于抢头筹并不代表券商在准备上有任何懈怠,实际上,券商针对创业板做了很多项目筹备工作。
“创业板启动申报对于券商的投行业务是一大利好,也是我们弯道超车的好机会。顶固集创并购重组项目便是创业板注册制正式稿出台后,我们第一时间向深交所提报的并购重组项目,也是创业板注册制开始受理后联储投行的“并购首单”。同时,我们IPO项目也在申报中”,联储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对记者表示。
兴业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总部执行总裁孙超告诉记者,创业板注册制最重要的准备是项目的平稳过渡,基于科创板的经验,公司投行在注册制业务的内部设置已较为完善。“创业板作为存量市场,公司投行已有在会排队审核和拟申报创业板的储备项目,相关项目均在正常推进中,将按照创业板注册制要求平稳过渡。”
与此同时,截至到今年6月4日,一创投行已保荐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目前有多家创业板IPO储备项目,一创投行表示,未来公司也将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积极布局创业板项目,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
还有一个现象较为值得深思。北京一中型券商内部人士称,在科创板出现的大券商项目数全面超越小券商的现象或许还会在创业板注册制上重演。“我上周查询证监会披露的IPO首发申报公司信息的时候发现,有一家大型券商的储备项目数都达到17家了,但是有十几家中小型券商只申报了一个项目,二八效应还是挺明显的。”
从目前创业板背后的保荐机构来看,截至6月19日,证监会披露的创业板排队企业情况中,中信建投、中信证券、民生证券、海通证券等大型券商项目储备均较为靠前。
拼人才拼特色更拼业务协同
“大后方”补给忙
今年以来是券商投行的爆发之年。受益于再融资新规等多项政策,券商投行今年以来遇到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创业板注册制的“加持”之下,券商投行业务将“火力”全开。不过,记者发现,冲在一线的投行业务,之所以能安心冲刺,背后还是得益于强有力的“大后方”勤力补给,而从补给方式也能看出券商投行业务的发展路径和大致思路。
从目前来看,券商的投行业务发展路径较为清晰,有的券商更热衷于公司不同业务条线之间的协同工作,达到共赢,而部分券商尤其是中小券商则力求寻求差异化发展,走特色化路径。
孙超表示,兴证投行上半年股权融资金额市场排名第7位,融资家数市场排名第6位,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集团协同的成果。“我们目前越来越多的项目来自于各分公司的推荐,大协同的能量开始爆发,我们对于项目源现在是非常有信心的”,孙超告诉记者,作为投行部门,其需要做好的是在推进很多项目的同时把项目的信息管理好,分层、分级做好管理,提高整个大投行,及分公司跟踪和维护客户的能力。
在孙超看来,在包括投行在内的大机构业务上,兴业证券有集团协同的制度优势与管理优势,很多时候是一个集团去和一个投行比较,“我们可以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不仅仅只是提供上市服务。许多企业也有这样的需求,选用一家机构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和资金成本。”
也有公司投行业务走特色化路线,一般来说,中小券商尤为热衷。
一创投行表示,创业板注册制下,投行拼的是项目、人才和联动。创业板注册制加强了对企业的包容性,希望利用这个机会推荐一批具有成长性、优质、有竞争力的企业登陆A股,“我们根据最新的上市标准来关注原先在境内很难上市,但比较优质的或者行业知名的客户;另外也在积极招贤纳士,合理扩大团队规模,打造懂行业、懂法律、懂财务、分层次的人才队伍;再者,加强集团体系内投行、研究、销售、投资等多部门联动,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该人士告诉记者,公司未来将主要倾向于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深耕特定行业,不断挖掘出具备成长潜力的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务。
深耕特色的还有联储证券。尹中余表示,公司投行业务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主要得益于近两年联储证券选择绕开比拼市场份额的红海战场,逐渐探索出“债券+并购”的特色化投行发展之路。
券商积极推进存量客户转签
注册制下投资者打新热情高涨
中国基金报记者李迪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落地,券商一线营业部也开始积极推进存量客户办理转签。注册制下,投资者对创业板打新收益也有更高的预期,参与打新的热情十分高涨。
创业板新增开户未现井喷
营业部积极推进存量客户转签
随着创业板注册制进入实操阶段,许多一线营业部也开始忙碌起来。在疫情影响线下业务办理的背景下,为便利存量客户办理转签,多家券商已经开通了创业板开户和转签线上办理的功能。
某头部券商营业部人士表示,现在很多证券公司都在手机APP上更新了创业板线上开户、老客户转签的功能模块,很多投资者通过线上开户转签功能,重新签署相关文件,即可开通创业板的权限。对于老客户而言,补签风险揭示书才能确保重新具备创业板打新、投资交易的权限。
线上办理流程的完善使得创业板转签的手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简化,而由于部分存量客户对新规并不十分熟悉,因而没有及时办理转签。
“从存量客户的补签率拉看,数据并不高,大概率是因为部分存量投资者还没注意到新的规则发生变化、没有及时补签,公司也在这方面增加了创业板补签相关的投教和宣传工作。按照考核要求,今年7月底,所有存量客户的补签率必须要达到70%以上,所以营业部这块也在抓紧进行客户梳理的工作,联络客户进行补签工作的跟进”,上述人士如是说。
此外,由于新的创业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提升了创业板开户的门槛,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并未使得创业板新开户客户数出现井喷。据相关细则,个人投资者新申请开通创业板权限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10万元(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二是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上述人士提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临柜业务,目前老客户转签的情况还是比较多,新开户的数量并没有出现大量的增长。这是因为有些客户并没有达到创业板新增加的条件,没办法开设权限。
跟投新规提供更多投资机会
注册制下投资者打新热情高涨
创业板注册制推行后,打新市场的变化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中金公司在研报中称,根据去年科创板开板经验,首批科创板企业从上交所受理文件到首发上市,平均历时109天左右,按此简单类推注册制环境下的首发企业正式登陆创业板的时间点可能在今年的三季度末附近,期间可能还要综合考虑中期财报以及疫情的影响。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下,券商的跟投规则也发生了变化,这也对打新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北京一大型券商机构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保荐机构在新规下只需对特殊的三类企业进行跟投即可,盈利的企业不用进行跟投,这其实一定程度上为个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北京一券商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注册制下,创业板打新的收益率也有望与科创板看齐。新规下,网下打新参与者大幅减少,创业板网下打新中签率将明显提高,对于普通投资者,借道公募基金分享打新红利也是一个好方式”
而新股交易规则的变化,也将使得创业板打新市场将更加复杂,个人直接参与创业板打新的风险理论上将一定程度提升。华东一券商营业部总经理认为,创业板的涨跌停幅度也将扩大为20%,而且新股前五个交易日无涨跌停限制,跌停限制的扩宽客观上提升了投资风险。
“我认为,在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初期,必定有一定的制度红利,但投资者也不能忽视打新的风险,科创板现在不就有三支股票已经破发了嘛。虽然大多数投资者打新不会说等到股票上市大半年之后破发了再卖,只求刚上市那几天上涨就行,但现在许多投资者都太狂热了,甚至准备借钱加杠杆打新,这样的投资方式风险就比较大”,上述总经理如是说。
编辑: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