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加入日期:2021-12-3 12:46:0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12-3 12:46:00讯:

  距离电池包自燃起火事故过去一年多,瓯鹏公司这场“吹哨”显得有些姗姗来迟,虽然打着公益的旗号,却无法打消投资者对其“司马昭之心”的质疑;另一方面,国轩高科(行情002074,诊股)缺乏细节与证据支撑的声明,也显然不足以“自证清白”。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11月28日,安徽瓯鹏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瓯鹏动力”)召开“吹哨电池安全——国轩锂电池疑似存质量缺陷说明会”,将发生在自家工厂的电池包起火事件与北京丰台“4·16事故”的矛头指向了国轩高科(002074.SZ)。

  结合事故现场照片、官方调查报告、第三方检测机构试验结果等材料,瓯鹏动力认为,事故的发生与国轩高科电芯表现出的漏液、腐蚀、防爆阀失效、短路等质量缺陷密不可分,遂召开了此次“吹哨”说明会。

  11月29日,国轩高科在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对瓯鹏公司“恶意诋毁”及拖欠货款等行为已经提起诉讼,并指出电池包(故障)问题是由瓯鹏公司向市场自行采购的电池包保护板问题所致,侧面否认了电芯质量存在缺陷。

  中国科技新闻网注意到,由于双方各执一词,极高的关注度之下,各种阴谋论也层出不穷。

  事实上,抛开双方利益纠葛不谈,由此次“吹哨”事件引出的锂电池安全问题确实值得深究——据统计,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3亿辆,与之对应的则是前三季度上万起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上百条生命的消逝以及数十亿元的直接财产损失。

  根据2021年半年报,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乘用车装机量在国内排名第三。若前述质量缺陷指控属实,那么,还有没有同型号的电池流向市场?这些电池会不会同样存在漏液腐蚀风险?更重要的是,每年频发的电动车起火事故背后,究竟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意外,还是质量缺陷埋下的隐患?

  “吹哨”争议背后,锂电池安全问题已然成为悬在无数消费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电池包为何“易燃易爆炸”?

  等瓯鹏动力意识到电池包自燃起火可能并非偶发性意外时,已经是事故发生大半年之后了。

  “今年(2021年)4月份,北京国轩高科号称全球四个应用技术第一的重点示范储能项目发生锂电池爆炸事故后,我们倍感震惊。”瓯鹏动力前任总经理林峰称,“在痛心3个无辜生命消逝的同时,我们也开始陷入思考,我们公司工厂火灾以及北京储能电站事故的背后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不为人所知的问题存在。”

  据林峰介绍,瓯鹏动力与国轩高科的合作始于2019年,当时,两家公司与某知名共享电单车企业(即国轩高科所称“H企业”)达成三方合作关系,由瓯鹏采购国轩15Ah圆柱电芯进行电池包组装,并提供给H企业进行运营。

  2020年4月,上述电池包开始批量生产并供货,截至火灾事故发生前,瓯鹏动力累计生产了近10万套H2系列共享单车电池包,向国轩高科采购的电芯超过100万只。

  “(H2电池包)产品投向市场后,几个月内市场端反馈陆续发生了数十起电池包自燃和爆炸事件。”林峰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基于对产品的安全性考虑,我公司召回了多批次疑似有安全问题的电池包,并根据客户要求对电池包产生安全问题的原因进行检测和验证。”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国轩高科称电池包(爆燃)问题系瓯鹏公司的保护板问题所致

图源:国轩高科官网

  对于H2电池包爆燃的原因,国轩高科在此前的声明中称,“经过多次测试和验证,瓯鹏公司向H公司反馈,事故是因电池包保护板问题所致,该保护板由殴鹏公司向市场自行采购。”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声明将问题矛头指向了瓯鹏动力,但并未出示相关佐证材料,其中“瓯鹏公司累计拖欠合肥国轩货款2000余万”等内容也被质疑为转移矛盾焦点。

  对比之下,瓯鹏方面出示的一份标明时间地点、且有双方代表共同签字的会议纪要或许更具参考价值。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会议纪要显示47起电池包(爆燃事故)仅16起涉及保护板故障

  图源:瓯鹏动力

  这份由瓯鹏动力出示的会议纪要显示,截至2020年11月2日,H2电池包(发生爆燃事故)47起,其中16起为保护板TVS部位被大电流击穿故障,其余31起则排查发现了电解液漏液、防爆阀未开启等问题。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会议纪要明确国轩高科为电芯漏液、防爆阀未开启等问题责任人

  图源:瓯鹏动力

  会议纪要显示,双方确认了(电芯)注液口白色印迹、盖板变形表面白色印迹、封口白色腐蚀印迹等均为电解液漏液,并指出防爆阀要求开启压力较大,不能有效起到防爆作用。

  其中电芯漏液、防爆阀未开启、负短不合格等问题的责任人均为国轩,而有关电解液滴落在保护板上是否导致保护板腐蚀高温等问题则由瓯鹏与国轩共同负责。

  令人遗憾的是,根据这份会议纪要,双方拟定在2020年11月12日完成关于漏液、腐蚀等内容的分析,然而就在此前一天,11月11日凌晨,瓯鹏动力存放在工厂发货区的一批电池包自燃、爆炸,最终引发火灾事故。

  “起初我们以为这次火灾或许是偶发性事件,基于对国轩高科品牌的信任,没有去太多怀疑电芯普遍性的质量问题。”林峰表示,“直到北京‘4·16’事故之后,我们开始对公司尚未使用的几万只原料电芯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和检测,并通过调查,获得了很多直接和间接的证据以及线索。”

  在“吹哨”说明上,林峰向媒体公开展示了部分“证据”:出现明显漏液、腐蚀的库存原料电芯,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提供的试验报告。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国轩高科库存电芯出现漏液、腐蚀现象 图源:瓯鹏动力

  根据林峰的说法,火灾事故发生后,瓯鹏动力工厂严重受损,经营陷入停滞。直到北京“4·16事故”发生后,瓯鹏动力才开始对国轩高科电芯产品及制造工艺进行调查了解,并发现存放在工厂内的一批原料电芯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漏液、腐蚀现象。

  2021年5月,瓯鹏动力经公证随机抽选了库存的50支外观完好、无可见质量缺陷的电芯送检,第三方检测机构从中随机抽取了14支进行试验和检测。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出具的试验报告 图源:瓯鹏动力

  这份由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于2021年6月29日发布的试验报告显示,该机构根据GB/T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以及企业提供的《电池测试方法》进行了室温容量、加热、挤压、热失控等试验实验,试验前样品状况无异常。

  试验样品均为IFR32135-15Ah锂离子蓄电池,电池生产单位为国轩高科,电池生产日期为2020年5月,试验日期为2021年5月24日至6月16日。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14

国轩高科电芯样品中有3支在试验时发生爆燃图源:瓯鹏动力

  结果显示,在挤压试验中,7号样品发生爆炸、起火,8号样品未爆炸但发生起火;在热失控试验中,14号样品发生起火、爆炸。据悉,GB/T31485-2015等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锂离子电池在挤压、热失控等试验中应不起火、不爆炸,也就是说,这批库存的国轩高科锂电池不合格率已经超过了21%。

  围绕上述电芯质量问题,中国科技新闻网致电国轩高科证券部代表徐国宏,但对方表示公司正在走法律途径,不作过多“扯皮”式回复。

  争议电芯早已“上车”江淮?

  目前,针对电芯质量是否存在缺陷,国轩高科、瓯鹏动力各执一词,真相究竟如何尚未定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被瓯鹏动力指控存在质量缺陷的国轩高科IFR32135-15Ah电芯,并非只用于共享电单车。

  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10月23日,江淮汽车(行情600418,诊股)(600418.SH)与国轩高科签下一笔40亿元“大单”——2019年,国轩高科确保为江淮汽车续增含乘用车、商用车在内的共计七款车型的电池逾4GWh,销售额超40亿元。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国轩高科IFR32135-15Ah电芯供货江淮汽车 图源:国轩高科公告

  2018年10月24日,国轩高科发布关于全资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公告显示,供应给江淮iEVA50的电池包电芯即为IFR32135-15Ah产品。

  此外,公告中还提到,国轩高科江淮汽车于2010 年共同实现能量密度 95Wh/kg 磷酸铁锂电池批量生产,推出585辆第一代江淮iEV新能源电动车示范运行,近十年来已经合作开发了七代技术两代整车产品。

  那么,搭载了国轩高科电池/电芯的江淮iEVA50及其他iEV系列新能源电动车市场表现如何?有没有电池质量争议?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江淮汽车动力电池相关的部分投诉 图源:黑猫投诉平台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截至目前,与江淮汽车相关的结果共40余条。其中,用户@小新新aifeier称,2018年11月底购入的江淮iEV6E新能源汽车存在电池电压不稳等问题;某匿名用户称,江淮iEV5频繁出现行驶中动力中断问题,在该条投诉的评论区,用户@跳跃的IQ称其iEV6E也有电池突然失去动力的现象;@用户7640571157则称,一年内出现5次行驶中突然掉电、动力电池故障灯亮的情况。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江淮汽车动力电池故障相关的部分投诉 图源: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

  在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上,也有不少关于江淮IEV6E动力电池故障的投诉,且多为经常性故障。

  中国科技新闻网查询车辆信息发现,江淮iEV6E全系车型均搭载国轩高科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iEV5则分为2015款、2015款豪华型和2015款豪华智能型,其中2015款搭载三元锂电池,其余两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

  2018年12月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曾披露关于江淮汽车召回部分江淮iEV5纯电动汽车的公告。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江淮汽车因电池热失控等安全隐患批量召回iEV5汽车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

  公告显示,江淮汽车共计召回4248辆iEV5汽车,其中部分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电池包局部过热,导致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这些因安全隐患被召回的江淮iEV5是否使用了国轩高科的电池呢?2018年12月10日,国轩高科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公开否认称,“江淮汽车近期召回的iEV5车辆搭载的不是我司电池”。

  然而有报道显示,江淮iEV5曾于2015年亮相上海车展,根据当时的报批文件,其电池总成公司为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霆动力”),该公司是一家纯PACK厂商。与瓯鹏动力相似,华霆动力也不自主生产电池,而是采购电芯进行组装集成。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国轩高科称华霆动力PACK的部分电芯来自我公司 来源:深交所互动易

  2018年11月30日,国轩高科曾公开承认,华霆动力PACK的部分电芯来自国轩高科

  综合上述信息来看,搭载了国轩高科磷酸铁锂电池的江淮iEV6E因动力电池故障频遭投诉,而曾因电池热失控隐患大批量召回的江淮iEV5也与国轩高科息息相关。

  矛盾还不远止这些。中国科技新闻网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由于动力电池质量问题频发,中通客车(行情000957,诊股)(000957.SZ)已对国轩高科提起民事诉讼。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

中通客车国轩高科电池质量问题起诉状 图源:瓯鹏动力

  据知情人士透露的一份民事起诉状显示,2015至2018年期间,中通客车曾与国轩高科签订多份《动力电池采购合同》,此后,中通客车将动力电池系统安装在LCK6809EVG型号车辆上,面向山东、河南、江苏等全国多地市场进行销售。

  经客户使用体验,(国轩高科)动力电池组均有不同程度系统故障、SOC电池容量突降、充电跳枪等严重质量问题,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运营。

  由于上述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2019年10月、2020年8月,中通客车曾两度提起诉讼,并在诉讼期间达成了书面和解协议,但截至目前(起诉状落款日期2021年4月),国轩高科并未完全履行电池维修、更换等义务,因此,中通客车再度提起诉讼。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中通客车两次起诉国轩高科的民事裁定书 图源:裁判文书网

  裁判文书网显示,2019及2020年的两次诉讼均以中通客车撤诉告终。

  都是高能量密度“惹的祸”?

  事实上,自11月28日“吹哨”以来,各方阴谋论传得沸沸扬扬,有关瓯鹏动力与国轩高科之间的利益纠纷也招致不少猜测,对此,林峰曾表示,作为业内人士和锂电池安全问题的受害者,“吹哨”的初衷是让更多人关注锂电池安全问题,让锂电池企业敬畏产品质量。

  “我们工厂发生火灾后,庆幸的是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但北京的(4·16)事故,包括其他大量的电动两轮车爆燃事故,导致家破人亡的惨剧,(这些事故)如果仅仅归类为使用、管理不当,未免有些草率。”林峰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这个事情我觉得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也是我们(吹哨)的初衷,把我们这段时间以来调查得出的信息告诉大家。”

  从瓯鹏动力的调查结果来看,国轩高科15Ah电芯确实存在封口漏液、防爆阀未开启等现象,而在这些质量缺陷背后,高能量密度风险或为其中关键。

  中国科技新闻网了解到,能量密度一般是指单位质量/体积内电池可提供的能力,能量密度越高,单位质量/体积内电池存储的电量越多、续航能力越强,也越容易“失控”。

  根据林峰的说法,上述15Ah圆柱形电芯主打高能量密度,达到了190Wh/Kg左右,是国轩高科引以为傲的“明星产品”,而封口漏液、防爆阀未开启等情况就与高能量密度息息相关。

  “国轩这款电芯使用的是钢珠封口工艺,根据我们对行业内人士以及相关工艺的了解,这款钢珠的工艺大概做到12、3Ah左右,泄漏风险较小,”林峰告诉中国科技新闻网,“一旦超过了以后,因为提高能量密度需要填充更多能量物质,内部压力过大,它的泄漏风险也就越大。这跟我们现场表现出来的(封口漏液)现象比较吻合。”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共享电单车电池包爆燃事故照片 图源:瓯鹏动力

  另外,林峰还指出,共享电单车电池包发生爆燃时,其电池防爆阀均未开启,在瓯鹏动力与国轩高科的对接会上,双方也曾达成“防爆阀开启压力较大,不能有效起到防爆作用”的共识。

  “国轩选择多大的压力阀一定有它的考虑,我们并不是做电芯的企业,不可以去臆断它基于什么样的原因选择了防爆阀开启压力非常大(的技术设定)。”林峰表示,“甚至说防爆阀真的能开启吗?这个我们还不太好确定,因为我们目前在(事故)现场还没有看到防爆阀开启的(案例)。”

  林峰向中国科技新闻网透露,对于上述钢珠封口工艺能否承受高能量密度带来的压力、标准防爆阀能否在高能量密度下起到有效防爆作用等“怀疑”,瓯鹏动力正在进行相关试验。

  近年来,国轩高科电池能量密度确实“突飞猛进”。

  据媒体公开报道,2021年1月8日,国轩高科重磅发布了210Wh/Kg磷酸铁锂电池,成为全球已经亮相的磷酸铁锂体系产品中单体能量密度最高的产品。

国轩高科“电池门”:合作方称库存电芯不合格率21%,疑遭中通客车三度起诉>国轩高科电池能量密度领先 图源:深交所互动易

  12月1日,国轩高科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方面,目前公司电芯单体能量密度已突破210Wh/kg,系统能量密度已达到160Wh/kg;在高镍三元电池产品方面,承担的科技部十三五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专项已经达到302Wh/kg单体电池批量试制,系统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截至目前,瓯鹏动力提供的各类材料均指向国轩高科锂电池存在质量缺陷,但并不能证明这些是引发瓯鹏工厂起火以及北京“4·16事故”的直接原因。

  “如果要说(国轩高科)电池的不合格(即漏液、腐蚀、高温防爆阀未开启等)跟我们工厂的火灾之间是否存在必然因果关系,目前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验证,形成更加完整的证据链。”林峰坦言,“这也是我们和国轩的交涉目前还没有结果的原因。”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