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总投资达到1.36万亿元浙江规划2025年高质量建成数字生态示范省

加入日期:2021-6-25 18:06:1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6-25 18:06:18讯:

   6月11日至6月17日,长三角三省一市新增注册137827家,新增吊注销27943家,其中上市公司均为0家。153家企业从长三角迁出,143家企业迁入长三角,399家企业在长三角内部出现流动情况。

  具体来看,企业迁出长三角数最多的城市为浙江金华,共计33个企业迁出;从外地迁入长三角企业数最多的城市是浙江金华,共计26个企业迁入。

  统计企业在长三角内部的流动情况,企业迁入最多城市为浙江金华,共计39个企业迁入;迁出城市最多的为浙江杭州,共计77个企业迁出。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总投资达到1.36万亿元

  近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印发《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三省一市将按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衔接一体高效的现代轨道交通系统,支撑区域一体化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共涉及63个重大交通项目,总投资达到1.36万亿元。杭德城际铁路、宁杭高铁二通道项目被列入其中,湖州至安吉市域铁路被列为远期布局项目。

  此次《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的出台,进一步要求到2025年,基本建成轨道上的长三角,形成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多层次、优衔接、高品质的轨道交通系统,长三角地区成为多层次轨道交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引领区,有效支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周,“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建设。

  6月18日,上海、苏州至湖州铁路顺利引入上海虹桥枢纽。6月21日,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徐敬启就近日印发的《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20年-2035年)》进行通报,提出到2035年,全省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达10165公里(含展望线路),路网总体布局由5条纵线、10条横线和54条联络线组成,构成“五纵十横”高速公路网。6月22日上午,杭台高铁全线完成铺轨,顺利实现贯通,预计今年年底前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南京释放科技创新潜力活力

  本周,南京创新周举行。南京创新周是南京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品牌活动。第三届南京创新周以“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创新”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6月20日,南京创新周系列活动之一,首届全国生物种业创新发展论坛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举办。论坛现场,江苏南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江苏生物种业产业创新中心、现代林业与园艺产业创新研究院、长江经济带粮食产业工程院等一批现代农业创新载体落户南京国家农创中心。

  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司长张兴旺表示,在全国打好种业翻身仗、推进种业振兴中,希望江苏南京能够更多地担当,一方面服务好国家种业发展全局,另一方面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发展。

  “十四五”期间,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将聚焦高科技农业,加快构建农业发展核心引擎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好集群式院士创新基地作用,以载体建设支撑创新、以招才引智引领创新、以体制机制保障创新、以功能配套服务创新,用“先锋军”的姿态,开拓出一条产业科技协同发展、资源要素融合集聚的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在第三届中国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峰会暨南京创新周鼓楼专场活动上表示,南京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市,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树立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标杆。实践中,南京全面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高新区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阵地”作用,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深化科技体制综合改革,形成了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南京经验”。

  浙江规划2025年高质量建成数字生态示范省

  日前,浙江省印发了《浙江省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浙江基本建成“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现代政府,省域治理现代化先行示范作用显现,要形成比较成熟完备的数字政府实践体系、理论体系、制度体系,高质量建成机关效能最强省、政务服务满意省、数智治理先行省、智慧监管引领省、数字生态示范省。

  今年年初,浙江省召开数字化改革大会,提出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等重点任务。其中“1”是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其作为智慧化平台中枢将支撑各级、各系统应用创新。“5”即5个综合应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数字政府综合应用、数字经济综合应用、数字社会综合应用和数字法治综合应用。“2”是构建理论体系和制度规范体系共两套体系。

  6月24日,浙江省召开数字化改革推进会。浙江省省委书记、省数字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袁家军强调,要进一步聚焦数字化改革目标,体系化规范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在“152”的大框架下,进一步细化跑道、厘清界面、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在江苏,全国首条“未来高速公路”建成。6月18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北公路接线工程通过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组织的交工验收,该工程借助5G通信技术,推进BIM、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高速公路建设深度融合,建立全息感知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构建全数字管养平台,能够保障全天候条件下行车安全,全面提升了高速公路服务能力和数字化运维能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此条“未来高速公路”将更加安全智慧畅通。不仅如此,公路北接京沪、南连沪宁两条交通大动脉,将成为连接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地区间南北向最便捷的过江通道。

  上海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据上海市人社部门消息,上海将从7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从2480元调整到2590元,增加11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22元调整到23元。

  此外,据上海市民政局介绍,7月1日起上海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人每月124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330元,月增加90元。本次调整的社会救助标准还有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救助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民政定期定量补助对象救助标准、低收入困难家庭申请专项救助收入认定标准等。

  除此之外,近期还有其他民生保障待遇标准调整。比如,失业保险金支付标准方面,第1-12个月支付标准为1975元/月;第13-24个月支付标准为1580元/月;延长领取支付标准为1330元/月。

  此外,对2020年12月31日前发生工伤致残或因工死亡人员的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及抚恤金三项待遇标准进行调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