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南向通”9月24日上线!帮你“圈出”这些知识点

加入日期:2021-9-15 23:00:0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1-9-15 23:00:06讯:

   债券“南向通”正式落地。9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南向合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根据《通知》,“南向通”将于2021年9月24日上线。

  所谓“南向通”,是指境内投资者经由内地与香港相关基础服务机构在债券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投资香港债券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

  对于在债券“北向通”上线四年多后开放“南向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四年来,人民银行始终关心关注我国香港债券市场发展,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积极研究“南向通”可行方案。按照中央决策部署,适时开通“南向通”,一是有利于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的制度安排,进一步拓展国内投资者在国际金融市场配置资产的空间;二是有利于巩固香港联接内地与世界市场的桥头堡与枢纽地位,助力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在‘北向通’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南向通’顺利落地具有多重重要意义。”东方金诚国际团队负责人常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南向通”为境内投资者提供了又一个资产全球化配置途径,有助于境内投资者利用香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和对冲信用风险。内地投资者可以在港交所自由选择债券交易品种,并决定交易时机。另一方面,开通“南向通”意味着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双向互联互通真正实现,这将推动两地加大跨境监管合作,促进市场监管标准的逐步趋同,进一步提升境内债券市场结算登记、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的国际化,也有助于促进其他中介机构,如咨询机构、法律机构等的国际化布局,使业务范围进一步和国际接轨,增强其满足日益国际化、多样化、系统化、高层次的服务需求能力。

  起步阶段先开通现券交易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

  从“南向通”的整体运行框架来看,据前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内地金融机构可以自主“走出去”配置全球债券。“南向通”没有突破内地与香港现行政策框架,主要是通过加强两地债券市场基础服务机构合作,为内地机构投资者“走出去”配置债券提供便捷通道。“南向通”的可投资范围是在境外发行,并在香港市场交易流通的债券。起步阶段,“南向通”先开通现券交易。

  与“北向通”一样,“南向通”也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名义持有人制度安排。内地债券登记结算机构、托管清算银行通过在香港开立名义持有人账户的方式,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债券托管结算服务。

  在现阶段参与“南向通”的机构方面,据前述负责人介绍,内地投资者暂定为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中的41家银行类金融机构(不含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机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和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也可以通过“南向通”开展境外债券投资。交易对手方暂定为香港金融管理局指定的“南向通”做市商。

  为“南向通”提供债券登记、存管、托管、交易、结算、清算等基础性服务的机构包括两地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和托管清算银行。其中,金融基础设施包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首批境内托管清算银行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

  对于“南向通”如何管理跨境资金流动风险,据前述负责人表示,“南向通”通过在交易、托管、结算、汇兑等各个环节的设计,实现资金闭环管理,并通过交易托管数据报告等方式,强化穿透式监管与监测。

  额度管理方面,根据《通知》显示,“南向通”跨境资金净流出额上限不超过年度总额度和每日额度。目前,“南向通”年度总额度为5000亿元等值人民币,每日额度为2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对“南向通”年度总额度和每日额度进行调整。参与“南向通”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仍遵守现行管理规定,相关跨境资金净流出额不纳入“南向通”相关额度使用情况统计。

  “北向通”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约1.1万亿元人民币

  早在2017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发布联合公告,宣布分阶段实施“债券通”,先开展“北向通”交易,此后适时扩展至“南向通”。在同年7月3日,债券“北向通”正式启动。

  债券通自2017年上线以来,交易及结算机制不断完善,机构入市数量及交易量屡创佳绩,逐渐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

  据债券通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底,债券通已经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34个国家和地区的695家机构投资者、2650家非法人实体、以及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机构中的78家。交易方面,债券通日均交易量在今年6月份达到305.3亿人民币,并在今年4月份录得496.1亿人民币的单日最高成交量。在债券通的推动下,全球三大债券指数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富时罗素世界国债指数均已将中国债券纳入其中,同时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占总托管量的比例提升至3.5%。

  另据前述有关负责人介绍,“北向通”开通前,境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债券约为8500亿元人民币。截至目前,这一规模已经达到3.8万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速超过40%。其中,“北向通”的境外投资者持债规模约1.1万亿元人民币,四年来累计成交量为12.3万亿元人民币。

  “实践证明,‘北向通’运行平稳高效,已经成为境外机构入市的重要渠道,交易日趋活跃,两地监管合作顺畅,社会各方反响良好。”前述有关负责人表示,特别是,“北向通”既注意采取多级托管等国际通行做法,切实便利境外机构“一点接入”,又充分考虑我国国情,以穿透式信息收集等一系列安排,有效支持监管和风险防范。

  债券通机制进一步完善境内外债券市场实现双向互通

  “在构建金融双向开放新局面的过程中,开通‘南向通’将向外界传递在国内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更大范围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其不仅是金融对外开放的一项制度安排,也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常征表示。

  在富达国际固定收益基金经理成皓看来,债券“南向通”的上线标志着债券通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境内外债券市场实现了双向互通,是中国金融市场持续开放的重要体现。“南向通”制度下,境内投资者将可自主选择交易结算安排,预计这将有效提高境内机构参与债券跨境配置的积极性和活跃度,使“南向通”成为便捷高效的债券跨境配置渠道。

  成皓进一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南向通”的开通有利于境内投资者布局境外中资债券,特别是占比超过90%的中资美元债。中资美元债因其与境内信用债在流动性、风险收益、品种分布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异,对境内投资者具有较大的跨境多元化配置价值。在当前境内高等级债券利差被压缩至历史低位的背景下,增配一部分境外中资债券,尤其是高收益债,有助于提高组合收益,并且在不牺牲流动性的情况下,通过低相关性,降低整体净值波动。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推动开放发展的政策配套不断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持续加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全球参与者对中国全方位开放不断深化的信心日益增强。

  常征认为,从中长期来看,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有助于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的金融产品,丰富海外市场的投资渠道,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规模,这些因素均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债券市场的开放,将推动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框架也将不断优化。这有助于推进跨境人民币职能完善,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还将提振跨境资本市场流动,进一步强化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支持境外报价商以接口直连方式参与“南向通”业务

  9月15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统一部署,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同日发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债券通“南向通”交易规则》,为境内机构投资交易全球债券提供多币种、多机制、一站式的高效便捷服务。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出,2017年7月份,债券通“北向通”启动,境外投资者得以通过内地和香港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连接便捷地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四年多来,“北向通”交易结算机制和配套制度不断优化,投资者数量、交易规模、持债余额等快速增长,已成为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渠道之一。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发展阶段,正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这对于金融业开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南向通”的推出将进一步丰富境内投资者配置全球资产的渠道,有利于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的良性互动,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水平的提升,以及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意义重大。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表示,债券通“南向通”充分借鉴了“北向通”的成功经验。交易中心通过与彭博、Tradeweb的系统互联,以及与上海清算所、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等基础设施的通力合作,积极发挥内地和香港金融基础设施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效连接境内投资者与境外报价商,最大程度支持境内投资者对于多币种境外债券交易、多样化托管结算路径的需求。同时,交易中心也支持境外报价商以接口直连方式参与“南向通”业务,为市场提供多元选择。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指出,债券通“南向通”是交易中心积极接轨国际规则、深度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有益实践。交易中心深入研究香港以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等,积极与香港金融管理局、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等监管部门沟通,获批成为香港自动化交易服务(ATS)提供商,为债券通“南向通”业务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下一步,交易中心将在中国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持续提升“立足上海、服务全球”的基础设施能级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境外电子交易平台合作,与相关登记托管结算机构及托管清算银行积极配合,不断优化“南向通”机制安排,推动“南向通”逐步发展成为境内投资者投资国际债券市场的主渠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