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2-7 17:47:56讯:
今日(2月7日)是A股虎年首个交易日,沪深两市整体呈现震荡反弹格局。三大指数早盘集体高开,但随后表现不一。沪指高开高走,全天维持高位震荡偏强格局,而创业板指高开之后震荡回落,一度跳水,临近尾盘再度翻红。尽管一波三折,但最终三大指数全线收红,维持了开门红的行情。
截至沪深股市全天收盘,沪指上涨2.03%,报3429.58点;深证成指上涨0.96%,报13456.65点;创业板指上涨0.31%,报2917.86点。
从盘面上来看,行业与概念板块涨多跌少,局部赚钱效应仍存。行业方面,采掘、工程建设、水泥建材、钢铁、石油、煤炭、保险、有色、汽车、银行等行业涨幅居前;题材股方面,可燃冰、油气设服、低碳冶金、页岩气、装配建筑、水利建设、磷化工、天然气等涨幅靠前。
资金面上,人民银行2月7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2月7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1%。鉴于今日有1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单日实现净回笼1300亿元。
热点板块
行业板块涨幅榜前十 行业板块跌幅榜前十 概念板块涨幅榜前十 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十 个股监控
主力净流入前十 主力净流出前十 北向资金
南向资金
消息面
1、据界面新闻消息,中国1月末外汇储备报3.2216万亿美元,预估3.2540万亿美元,前值3.25万亿美元。
2、工信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有序引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独立热轧和独立焦化企业参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对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冶炼项目建设时给予产能置换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向实施兼并重组、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的钢铁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
3、据证券日报消息,记者梳理,截至2月6日,已有山东、北京、河北、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四川等八个省市发布了2022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共6501个项目,总投资额合计至少超15.6万亿元。
4、据央行上海总部网站2月7日消息,2021年,自由贸易账户业务以临港新片区和浦东引领区建设规划等为指引,坚持推动改革创新和市场驱动,不断拓展功能,将自由贸易账户服务扩大至虹桥商务区;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更好发挥试验田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机构观点
对于当前行情,华鑫证券指出,站在目前节点,节前外部的负面影响因素已显著弱化,投资者风险偏好将大幅回暖,A股有望迎来修复性反弹行情,但行情空间以及反弹时间仍然有限。
信达证券表示,2月是每年Q1胜率最高的月份,今年有稳增长的大环境,1月的业绩预告期也已经结束,2月胜率大概率也不错。战略上,这一次调整后,全A(非金融石油石化)PB分位数由72%下降到了45%,估值合理,但也算不上很便宜。稳增长在推进,但如果要改变越来越谨慎的盈利担心,还需要时间。国内宏观利率虽然一直在下降,但微观资金环境一般。所以战略上的问题还需要些时间消化,2月依然是战术性的月度反弹。
中泰证券认为,历史行业表现来看,价值蓝筹中非银金融、银行、房地产链的超额收益较高。优势行业主要受到政策预期、基本面数据、估值分化收敛几个因素推动。估值收敛角度,2021年12月以来在政策基调转松、经济数据边际好转之下,低估值板块有所修复,但目前估值分化程度仍处于历史高位,低估值板块的修复空间还有很大。盈利角度,2022年行业间增速差异相对2021年快速收敛,寻找具备明显高景气优势的行业将更为困难,盈利结构的再分配以及低估值蓝筹的修复将是主要线索。
华西证券提到,后市无需过度悲观,A股企稳的条件或正在逐步具备。1)当前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已比较充分,预期年内将加息4-6次,且加息7次的概率也在提升;2)海外政策转向不会制约国内货币政策取向,未来1-2个季度国内仍将处于“宽货币”窗口期;3)公募基金开启自购潮,同时热门基金产品逐步放开申购限制,有利于增量资金流入A股,构筑A股“市场底”;4)“宽信用”是最终诉求,基建和房地产是重要的抓手,新能源(车)、数字经济等产业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谁将成为反弹先锋?该机构进一步分析,1)房地产及上下游产业链。经济“稳增长”诉求背景下,预计后续各地房地产政策调控在边际上仍会调整,房地产及上下游产业链将受益于政策边际改善,板块估值有望修复,个股上聚焦市场份额提升的央企。
2)新能源、新能源车。当前新能源、新能源车处于高景气发展阶段,国内政策对于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支持力度仍具备较强确定性。1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1月21日,发改委等7大部门共同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取消各地新能源车辆购买限制;地方两会也稳步有序的推进地方“双碳”体系。
3)数字经济。今年以来,数字经济领域持续迎政策催化。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近期地方两会也密集部署数字经济发展,多省提出具体发展目标,数字经济领域有望迎加速发展。
4)其他:受益于政策密集催化的种业板块、猪周期底部反转的生猪养殖板块等。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研究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