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3-1 18:25:50讯:
中信证券在保荐医药企业上也遇到了一些小遗憾,即相关企业上市后的破发。这不仅仅使得普通投资者痛心,也让参与其中的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很受伤,有公募就称,不能再参与这些创新药企的上市项目了。
数据显示,自去年三季度以来,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主承销商)或联席保荐人(联席承销商),共保荐47家企业上市,这其中包括亚虹医药、迪哲医药、澳华内镜、成大生物、多瑞医药、义翘神州及金迪克等7家药企登陆A股,此外,益方生物也已顺利过会。
新股不败已是过去式,破发也同样发生在中信证券所保驾护航的这些医药新股上。截至今年3月1日,亚虹医药、迪哲医药、成大生物等新股上市至今均已跌破发行价,相较发行价格,已分别跌去33.6%、38.4%及38.5%,金迪克则在破发的边缘徘徊。在此期间,跟投业务蚕食着中信证券的收入,中信证券在三家破发医药企业上,跟投浮亏累计达8822.1万元。
不过,作为成熟的市场参与者,对自身投资做出判读也是应有之意。
成大生物破发最为严重
作为7只新股中破发最为严重的成大生物,其在2021年10月28日登陆科创板,上市首日便遭遇破发。该公司发行价格为110元,上市首日开盘价为89.99.若上市首日未抛售,按当日收盘价计算,中一签成大生物亏损金额会达到1.5万元。
成大生物属于典型定价偏高的新股。据该公司招股书显示,成大生物发行市盈率54.24倍,其所属行业在其上市前的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为38.11倍。从发行情况来看,该公司预计募集资金20.40亿元,实际募集资金45.81亿元,超募25亿元。
与成大生物同样在上市首日就破发的还有亚虹医药与迪哲医药。2021年12月10日,迪哲医药登陆A股,发行股票4000.01万股,占本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发行价格为52.58元。迪哲医药上市首日即破发,首日收盘报41.10元,跌去21.83%。
今年1月7日,亚虹医药也登陆A股,成为“泌尿生殖肿瘤第一股”,也成为了今年首只上市即破发的新股。对于破发,亚虹医药曾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向市场传递了自己的态度,“股价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破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资人在这一阶段的心态。从长期来看,股价终会反映企业的价值。”
金迪克于今年2月28日盘中也正式破发。当日,该公司最低报52.99元,跌破发行价55.18元,尽管股价后来收盘回暖报55.18元,还是处于破发边缘徘徊的境地。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加之3家尚未破发的新股,这些药企给中信证券至少带来了共计2.95亿元的保荐承销收入,具体来看,中信证券参与亚虹医药获得承销费及保荐费1.30亿元、金迪克为6433.99万元、澳华内镜为6142.71万元、多瑞医药为3959.60万元。由于迪哲医药、成大生物及义翘神州招股书未单独披露中信证券承销费及保荐费用,所以并未参与上述计算,从三个项目总保荐及承销费用分别为9564.42万元、2.15亿元及2.37亿元粗略推测,中信证券7家药企承销费及保荐费用共计约5亿元。
不过,当破发叠加跟投与弃购之时,中信证券的收入却存在被蚕食的情况。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保荐迪哲医药时,中信证券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有限公司参与其战略配售,最终获配120万股。此外,迪哲医药网下投资者全额认购,但网上投资者弃购股数14.82万股,对应弃购金779.28万元。粗略计算,中信证券在包销及跟投方面共计投入7088.88万元。根据3月1日收盘价算,中信证券跟投浮亏约2420.4万元。
成大生物方面,中信证券同样通过子公司参与跟投,最终获配股份数量90.9万股,获配金额9999万元。根据3月1日收盘价算,中信证券跟投浮亏约3854.1万元;亚虹医药方面,中信证券通过子公司获配股数330万股,跟投浮亏约2547.6万元。
药企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基本面是否足够优秀是决定破发的重要因素,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这些股价大幅破发的企业都存在经营业绩持续下滑的情形。依据亚虹医药披露的业绩快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营业总收入为0.46万元,上年同期未产生营业收入,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38亿元。亚虹医药还预计公司未来几年将存在持续大规模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未盈利状态预计持续存在且累计未弥补亏损可能短期内继续扩大。
成大生物、迪哲医药及金迪克的业绩也不容乐观。成大生物方面,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0.88亿元,同比增长4.63%,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80%,实现8.92亿元。成大生物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63亿元,同比增长2.13%。针对这个业绩波动,成大生物表示,主要是公司投资公允价值较上年同比减少所致。
迪哲医药方面,该公司2021年更是营、利双降。据该公司业绩快报,其2021年营业收入约1029万元,同比减少6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亏损约6.7亿元,基本每股亏损1.86元。兴业证券发布“审慎增持”研报,预测该公司2022年净利润亏损均值为8.46亿元。
金迪克方面,该公司也是营、利双降。据该公司业绩快报,2021年,其实现营业收入3.96亿元,同比下降32.85%,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228.63万元,同比下降46.9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622.34万元,同比下降59.09%,基本每股收益1.12元,上年同期为2.35元,同比下降52.34%。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义翘神州虽没有破发,但该公司如今市值快接近腰斩,且2021年业绩也表现不佳。2021年8月16日,义翘神州以292.92元/股的发行价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彼时A股史上“最贵新股”,如今,股价较最高位已跌去约40%。根据该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报,该公司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下降39.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0亿元,同比下降36.15%。
除多瑞医药尚未披露业绩情况外,澳华内镜是目前唯一业绩表现突出的药企。该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3.47亿元,同比增长31.82%,归母净利润5762.57万元,同比增长211.34%,基本每股收益0.56元。对于业绩向好,澳华内镜表示,公司持续加强产品的市场推广和产品力的提升,获得更多临床认可,其中AQ200产品销售额持续提升,使得公司经营业绩取得恢复性增长。
某北京资深一级市场投资人士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越来越多药企涌向资本市场,药企面对的挑战除了行业本身的创新问题,还有就是上市之后市场的考验。如何面对投资者、如何通过商业化来兑现价值承诺,这些问题是众多上市药企必须要回答的重要问题。
新股最大“挑战”指向退市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由于境外上市风险不可控、北交所成立时间尚短,创业板活跃度不足,沪深主板门槛偏高,当下医药企业多数选择了科创板作为上市之选。据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但就生物医药领域,就有超过24家企业分别奔赴科创板、创业板及港股上市,其中,科创板占了一半。而在中信证券去年三季度以来保荐成功上市的药企中,有5家在科创板上市,占比达到七成。
科创板上市药企要面对严峻的市场考验。在科创板退市新规中有明确规定,上市之日起4年内,公司营业收入要达到1亿元,否则将面临退市。2021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科创属性评价指标变为“4+5”,强化并量化了科创板要求的科技性和创新性。据数据,2021年申请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数量较2020年减少超过一半。
截至今年2月28日,在中信证券今年IPO首发顺利过会的9单保荐项目中,益方生物是唯一医药企业。该公司聚焦于肿瘤、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的创新型药物研发,其上市也选择了科创板。回顾该公司IPO路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2021年12月2日,益方生物首次上会时,曾因两个问题被科创板上市委宣布暂缓审议。今年1月20日,该公司才正式过会。
从基本面上看,益方生物同样具有尚未盈利的特征。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益方生物无一产品上市,2018至2021年上半年,益方生物仅在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5530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03亿元、9498.59万元、10.53亿元、1.67亿元。目前,该公司产品管线有1个处于新药上市申请阶段的产品,3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和5个临床前在研项目。据了解,若益方生物成功上市,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若益方生物在仍无法实现盈利,将面临退市的风险。
投行稳步发展、狂揽保荐人才
整体来看,中信证券投行业务依旧站稳第一梯队的位置。中信证券发布的2021年度业绩快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5.7亿元,同比增长40.8%,实现归母净利润229.79亿元,同比增长54.2%。对于业绩抢眼,中信证券表示,得益于公司2021年投资银行、资产管理等各项业务均衡发展、稳步增长。
据数据显示,共有64家券商参与了2021年新增上市企业的保荐承销工作,合计获得承销保荐费用约277.4亿元。其中,中信证券成为该年券商承销保荐费用的第一名,合计赚得承销保荐费用36.40亿元。而从季报披露口径来看,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中信证券IPO首发承销额为645.34亿元,领先中金公司与中信建投,为券商之首。
此前,财联社记者统计过,截至2021年度,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增加144人,增幅39.02%,也居券商保荐业务增员的榜首位置。而回顾2020年的投行排名,中信建投排名第一,实现57.46亿元的投行业务收入,而中信证券以57.02亿元紧随其后。
(文章来源: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