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蒋仁生的财技:智翔金泰99%营收来自智飞生物子公司研发费用依赖长期借款

加入日期:2022-7-12 19:26:3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12 19:26:35讯:

   近日,千亿疫苗巨头蒋仁生的另一家企业,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智翔金泰”)正式向上交所递交IPO申请材料,计划冲刺科创板。智翔金泰此次若顺利登陆科创板,蒋仁生将手握两家上市公司,蒋同时也是智飞生物的控股股东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底,智翔金泰的总资产只有10.02亿元,而此次IPO公开募资40亿元,募资额是总资产的4倍。募集的资金计划投向则分别是近20亿用于产业化基地项目、12.32亿元用于药物研发,还有8.4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蒋仁生急于将这家尚无商业化产品的公司推上二级市场的背后是,智翔金泰账上的现金不多了。不断攀升的研发费在“吃”掉现金,近三年智翔金泰已累亏8亿,长期借款成为维系其现金流的重要来源,而其99%的营收来自于智飞生物子公司,也备受“关联交易”的质疑。

  终止两个项目,尚无商业化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智翔金泰是一家创新生物制药公司,于2015年成立。在研产品包括适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抗体类新药。和很多初创公司一样,智翔金泰至今尚未有产品获批上市,仍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招股书,智翔金泰现有12个在研产品,截至2022年5月31日,有5个产品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但所有产品均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及销售。

  目前在研管线中,进展最快的产品 GR1501注射液是一款重组全人源抗 IL-17A 单克隆抗体,主要适应症为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和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等,其中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适应症预计在 2024 年初获批上市,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适应症预计在2025年获批上市。

  不过,截至2022年5月31日,国内已有三款进口厂商的同靶点药物上市。此外,国内该在研产品中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公司有3家,还有6家处于II期临床阶段,1家处于I期临床阶段,包括恒瑞医药SHR-1314、君实生物JS005、康方生物AK111等。未来竞争局面和盈利空间,仍带有诸多不确定性。

  除了竞争风险,智翔金泰同时也面临着研发风险。

  2022年3月,智翔金泰终止了GR1405和GR1401项目的研发。其中GR1405是2014年12月上海智翔委托药明生物进行分子开发,终止前研发已进入II期临床实验阶段。

  智翔金泰表示,终止该药物的研发是由于GR1405为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而PD-1/PD-L1通路单抗药物竞争激烈,最早在2018年6月百时美施贵宝的欧狄沃用于局部晚期/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适应症就已在中国获批,至2021年PD-1/PD-L1通路单抗药物已有13家企业有对应商品得到中国获批,并且国内还有多个D-1/PD-L1通路单抗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GR1401为抗EGRF单克隆抗体药物,其终止原因同样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有关。

  截至2022年3月底,智翔金泰对GR1405产品累计投入为1.59亿元,GR1401项目累计投入为5310.04万元,随着研发项目终止,意味着超2亿元的研发经费已经不见回报。

  三年亏损超8亿,账上的钱不多了

  “蒸发”的2亿研发经费,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招股书显示,2019年度、2020年度和2021年度,智翔金泰研发费用分别为1.25亿元、2.28亿元和 2.95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比例为400429%、21004%和753%。而同期,智翔金泰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7亿元、-3.25亿元和-3.22亿元。综合来看,智翔金泰3年已累计亏损超8亿元。

  与此同时,智翔金泰长期借款金额也在连年增加,从2019年2.49亿元增至2020年3.50亿元,进一步增加到2021年的5.36亿元,主要为向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借入的研发项目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

  就负债率来看,2019年智翔金泰货币资金和理财资金(非交易型金融资产)合计2139万元,占当期流动资产7349.66万元的比例约为29.10%;2020年智翔金泰货币资金与理财资金合计5626.83万元,占当期流动资产1.07亿元的比例约52.69%。2019年、2020年,公司流动比率分别只有0.17和0.22,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157.61%和175.29%。

  通过股权融资并归还部分负债后,2021年,智翔金泰账上还剩货币资金和理财资金共4.41亿元,占流动资产5.29亿元的83.36%,公司流动负债合计8600.99万元,该年流动资产6.15%,资产负债率68.89%。

  居高不下的负债率,也导致智翔金泰账目上的钱所剩不多。

  尽管如此,智翔金泰没有停止产业化布局的脚步。招股书显示,公司现有产线上,智翔金泰2017年启动抗体产业化基地建设,2019年完成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建设并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具备4,200L规模(2*2,000L和200L)的原液生产能力;公司已经建成两条制剂生产线,预充针生产线产能为182万支/年;西林瓶灌装生产线的产能为500万支/年。

  智翔金泰表示,截至到2021年末,公司合并财务报表口径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94亿元,且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预期还将持续亏损,累计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

  营收高度依赖智飞生物子公司

  不断烧钱的底气,来自于大佬的“输血”。根据招股书,智翔金泰在营收上高度依赖智飞生物,主要是技术服务收入、转授权收入和少量原材料销售收入等非持续性收入。

  2019年至2021年,智翔金泰收入分别为3.13万元、108.77万元和3919.02万元。仅有的收入主要靠智飞生物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公司贡献。2020年,智飞龙科马贡献50万元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5.97%;2021年智飞龙科马更是贡献了3900万收入,占当期智翔金泰收入的99%。

  值得一提的是,智飞生物的控股股东蒋仁生同时也是智翔金泰的实际控制人。2020年,智睿投资以1.50亿元增资入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截至招股书发行前,智睿投资持有智翔金泰72.73%的股权,成为智翔金泰控股股东。而智睿投资由蒋仁生和A股上市公司智飞生物分别持股90%和10%。

  这一营收结构,也引发了市场关于二者存在关联交易的质疑。智翔金泰回应称,“公司业务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对发行人构成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以及严重影响独立性或者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医药战略专家史立臣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同一个老板对于IPO没有影响,因为两个公司的财务是独立核算的。从政策层面来看,申报IPO是研发类企业进行融资的有效策略,同时他也提示,上市后还是要注意风险。

  智翔金泰在招股书中提醒道:“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司预期将持续亏损,累计未弥补亏损持续扩大;在产品上市后,未来销售收入的产生主要取决于公司产品市场推广力度、医生及患者对公司产品的接受程度等因素,公司产品商业化进度可能低于预期,存在亏损金额可能持续扩大,进而可能导致公司触及终止上市标准的,股票将直接终止上市。”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