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政策暖风的中国优质资产的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疫后修复,第二条主线再加杠杆,第三条主线通胀受益。本次会议由广发证券(行情000776,诊股)策略首席分析师戴康为大家深入分析!
大类资产“紧缩”+“衰退”共振
大类资产之前判断今年全球是滞胀加收紧的组合,而展望中期,我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可能会快于市场预期。大家普遍认为在中期大类资产的逻辑,需要在交易衰退或者交易紧缩中选择一样,而我认为它是共振不同资产的核心矛盾有所分化,美债更多的交易紧缩,而美股更多的交易衰退,海外环境当前是供给紧张,经济下行和金融条件紧缩。
从长期维度,目前供应链问题和全球经济增长回落以及主要经济体的货币紧缩,类似于美国的70年代。从短期来讲,美债利率、美元和原油的表现有点像74年的4~5月和79年的3~4月。中期而言,在类似的区间之后,大类资产的表现大致是美债利率上行,大宗商品震荡分化。
而美股是由它的盈利增速的变化来决定,如果看中期紧缩和衰退共振是大类资产配置的主线三个判断,第一10年期美债利率我认为会高位运行,第二,大宗商品会震荡分化,原油相对有韧劲而基本金属有下行压力,第三美股盈利增速对于他依然有下行压力。而我认为有可能纳指反而会重新战胜道指。
A股大势研判此消彼长,水到渠成
在4月底 A股各大宽基指数的股权风险溢价ERP,都处在比较高的位置上,在历史上是估值吸引的位置,与此同时我和历史上的大底部的特征相比,估值是符合这样特征。从盈利条件来讲,由于二季度受到疫情的扰动,以及去年上半年盈利基数相对比较高,所以可以判断今年A股中报是表观盈利底部,根据A股历史上盈利周期的特征,盈利底部要在今年年底,实际盈利底部。
表观盈利底在中报剔除基数影响的实际盈利底部是在年底,整个盈利底部呈现的是平底波形的特征。再看国内的政策底,在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被进一步夯实,海外政策底也就是美联储要转向相对鸽派,预计在今年年底好,看从估值底盈利底政策底的角度来讲,在5月份持续提示市场的是国内政策经济最悲观的时刻过去了,所以从去年12月到今年4月全市场最重要的判断,慎思笃行。
5月份转向不卑不亢,认为市场会从之前的泥沙俱下转向具备比较丰富的结构性的机会,在6月份进一步提示此消彼长的A股独立行情。那么怎么去看此消彼长,驱动A股的独立行情,今年美国经济形态从上半年的滞胀,转向下半年的衰退,也就是说它的经济形态是倒U型特征,反观中国经济形态,从疫情期间的衰退走向复苏,当我们在6月份报告里面指出,北向资金大幅流入表明。
首先,第一点,中国的防疫政策在进一步和稳增长取得协同,第二中国的政策暖风频出,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第三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金融条件是改善的,经济增长是企稳的,而海外经济增长是放缓的,金融条件是收紧的,所以叫此消彼长。
5月中旬以来,中国的主权信用违约掉期指数回落,5月底北向资金流入。从市场的特征来看,风险偏好敏感的行业,比如电气、设备、券商股有比较好的表现,它意味着风险偏好的修复,如果展望下半年,中国的决策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的态度明确,而海外依然是货币紧缩和衰退预期,中国在取得防疫和稳增长平衡,宏观杠杆率要提升。
从中长期来看,在未来工业4.0时代,中国已经取得低碳新能源链和5G场景革命的先机,反观美国,依然是衰退预期和货币紧缩的组合,它的实质性紧缩的放缓要等到9月份之后短期,它依然要通过紧缩来遏制通胀来压制消费及投资的需求,而长期美国的制造业的空心化,会拖累它的中期的经济动力不足。
所以中期建议大家根据美国衰退和中国复苏的相对速率,展望为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中大概率会呈现美国衰退的快,中国复苏的相对慢,从A股来讲它是有鲜明的结构性行情震荡上行,而在这个过程中,A股的成长股,尤其是大盘成长股会占优,这种情形类似于A股的5月份到现在,主要是由估值驱动风格偏向于受益于贴现率下行的成长股,尤其是大盘成长股估值相对友好,而景气度确定性高。
如果关于中期美国衰退的快,中国复苏的慢的判断成立,那么A股的风格会延续成长股,尤其是大盘,成长股在今年到4月份推荐价值先行,5月份大盘价值股迎来绝对收益之旅,到战略性看好小盘成长股,在6月份去确认此消彼长的独立行情,6月份报告里面讲,北向资金会逆转为趋势性流入,所以也要积极去挖掘北向资金流入受益的大盘成长股。
今年三季度美国经济的下行,会快于市场的预期,美国的商品消费已经提前回落,服务消费的修复空间也已经不大,而下半年美国的投资增速也会走弱。另外一边美国通胀压力依然比较大,供应链中断和短缺问题依然没有显著缓解,而美国住宅分项同比增速见顶也可能会有延迟。
所以它的通胀的主要的驱动因素依然有较高的粘性,对于美国体现的是经济,最快在三季度会陷入衰退,而它的通胀依然高企,国内经济上半年整体低于市场预期,下半年是不是超预期要取决于地产,首先中国的出口,外需动能可能因为全球经济的放缓而衰减,基建会受到资金来源的掣肘,消费主要是结构性的刺激政策,比如说像汽车家电这类,所以国内的问题还是要回到地产。
历史上来看,中国非制造业的就业景气度和地产的投资相关度极强,我认为稳就业避不开稳地产,历史上过去三次就业压力大,出口增速下行和消费修复比较慢的阶段,都伴随着地产放松周期。
目前稳就业也是要务之一,如果接下来地产投资不能企稳改善,不排除接下来地产宽松政策会进一步加码,所以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的强弱,主要是取决于中国地产政策的放松程度。A股盈利中报是表观盈利底部,A股非金融企业盈利的增速,预计中报是-5%的增长,三季报-3%的增长,22年年报4%的增长,这是表观盈利底部。
行业配置策略
拥抱政策暖风下的中国优势资产。首先,决策层致力于恢复经济活力的态度是明确的,所以我建议关注政策暖风的中国优质资产的三条主线。第一条主线疫后修复,新常态化的防控在兼顾经济发展和疫情的防控,所以疫情对于制造业和消费的制约会继续缓解。第二条主线再加杠杆,央行要宏观杠杆率会有所上升,居民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再加杠杆、宽信用稳住经济大盘,并且有部分行业的压制,政策会边际转向宽松。第三条主线通胀受益,尤其是国内定价的供需缺口
外部通胀压力传导到目前CPI上行所对应的投资机会。第一疫后修复首先要看制造业修复,在供应链优势的恢复过程中,要兼顾内外需的确定性,从外需修复角度来讲,建议聚焦中国供给全球优势,比如链,因为光伏产业链是外需最具确定性的,中国供给优势,比如美国给予东南亚四国2年关税豁免期,以及对华加征301关税的两项行动,分别在今年7月6号到8月23号到期。
如果关税到期后不再延续,就会促进组件的加速渗透,外需的全球,光伏产业链内需修复要兼顾它需求端的韧性,供需双向共振最确定的链条是汽车产业链,包含新能源汽车,复工复产保障了它的生产和制造链条的供给恢复,而需求端购置税减免以及汽车下乡保障了它的需求。
5月份数据恢复是明显的,汽车产业链除了传统乘用车,还推荐关注新能源汽车,包括动力电池整车以及汽车电子,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两个新兴赛道,新能源汽车超预期的需求韧性也在支持它的景气度,在汽车电子低渗透率,叠加产品政策支撑有望加速从0~1的进程。
消费修复,居民补偿性消费和政策刺激消费。首先,居民自发的补偿性消费,疫后可选消费领域的补偿修复机遇零售,体育服饰、旅游。如果参考03年SARS和20年第一波疫情后的消费复苏,景气大致呈现出可选高弹性服务业跟随其后的特点,所以要留意疫情影响下消费习惯的改变,带来的个别品类高增长,比如第一化妆品,黄金珠宝、体育服饰、免税。
在今年疫情下,可选消费修复,比如物流打通线上渠道进一步拓宽化妆品黄金珠宝,第二居家健身继续风靡,比如体育用品。第三服务业,等待疫情政策的放松,比如旅游酒店。消费疫后修复的另外一个方向是政策刺激消费,比如力度最大的刺激领域汽车和家电,这是疫后修复。
第二个主要的线索再加杠杆,分为三个部门,首先居民加杠杆,地产链条有望继续沿着供需双向疏通在展开,比如地产股,比如地产toC链条,销售链条,比如消费建材,家具。
地产的政策在继续因城施策的放松,而地产目前呈现的是弱复苏,所以也不用担心政策的收紧,我认为下半年在稳就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背景下,会继续的放松,所以我讲的是地产以及地产销售链条,另外一个线索是行业的压制性政策的转向,边际宽松比如说像互联网传媒,创新药这类。
居民再加杠杆,企业再加杠杆,主要是国企传统产能的低碳转型,工业企业的宏观杠杆率,在过去几年的收缩,宏观杠杆率收缩,所以一些央企和国企有意愿也有能力来再加杠杆做低碳转型,建议关注像建筑里面的装配式建筑,公用事业里面的绿电,钢铁里面特钢,化工里面的煤化工以及有色里面的有色小金属。
企业的再加杠杆,除了央企,国企再加杠杆另外,建议大家关注产能扩张初期的,因为我在疫后修复的过程中,部分新兴行业的景气和盈利预期在改善,而找出其中下游需求比较旺盛,并且自由现金流比较充沛,杠杆率处于低位,有条件有意愿能够产能扩张的领域,比如新能源车的上游的锂矿、电池化学品,以及专用设备,另外光伏产业链里面的光伏设备、电池组件,还有医疗器械。
政府部门再加杠杆,风光基地。首先国家33条稳经济措施,多项都涉及到了新基建,所以我看好新基建风光领域,正是政府部门加杠杆的主要的方向,疫后修复再加杠杆。
第三个主线,通胀受益链,通胀收益率上半年持续看好,下半年我认为它有分化,更看好以国内定价为主导,盈利能力在高位有韧性的,比如说煤炭钾肥,以及供给收缩母猪存栏量下降。支持猪价上行带动的利润率改善,比如说畜禽养殖业。
下半年最看好的两大主题能源安全和国企改革。首先在能源安全方面,碳中和并不是一味压减能源产能,俄乌冲突也在强化,海外尤其是欧洲的光伏转型,而国内又是煤油气保供的中期的投资机会,所以我建议关注煤化工、油气设备,光伏组件领域。
国企改革今年是3年行动收官年,所以沿着做大做优做强战略路径,尤其关注绿色和战略、科技转型引导下的同业竞争,资产整合,建议重点关注像军工中的航空航天和绿电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