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17 12:41:20讯:
科创板设立以及注册制试点,给A股市场生态带来根本性变化。最受投资者欢迎的企业,也在从“高账面盈利”向“高创新能力”转变。
“在投资中,投资者主要关注上市公司所处行业、行业空间、行业地位、核心技术优势、商业模式及成长性,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具有竞争优势的持续增长企业。”招商证券总裁助理王治鉴近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科创板拥有较多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持续增长“硬科技”企业,必将成为投资者的一大“主战场”。
王治鉴从事投行工作十余年,目前是招商证券投资银行委员会主任,曾参与过中国农业银行IPO、武钢集团整体上市、鞍钢A+H配股、首钢集团资产重组、太钢不锈定向增发、宝钢分离交易转债、国电南瑞再融资等多个备受关注的项目。
而目前,科技企业正成为他最关注的投行项目。
“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提升服务科技创新企业能力、增强市场包容性、强化市场功能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王治鉴进一步表示,为市场中的资金方和资产方进行匹配的资本中介是投资银行的定位,而做市业务是该商业模式的具体业务表现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7月15日科创板试点做市商实施细则落地,做市商业务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将科技创新作为“基因”而非“手段”
截至2022年7月15日收盘,科创板共有43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5.6万亿元;其中,百亿元市值的个股数量已经增至146只。
“科创板是‘硬科技’企业的长期创新发展重要催化剂。”王治鉴对第一财经表示,科创板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国战略践行地,“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既可以为其发展融到长期资金,亦可以通过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为员工创新提供物质激励。
数据显示,自科创板开板至2022年7月15日,招商证券已成功保荐/承销科创板项目17个,为企业募资248.14亿元;此外,还有5个项目已申报IPO审核中;涉及半导体、生物与医疗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与先进制造、双碳等新兴领域。
例如,在半导体等TMT领域,有“半导体IP第一股” 芯原股份、“EDA第一股”概伦电子、国内唯一一家产业化应用的集成电路PECVD、SACVD薄膜沉积设备厂商拓荆科技;在生物与医疗健康领域,有眼科医疗领域自主创新企业爱博医疗、兽用生物制品龙头企业科前生物;在新材料与先进制造领域,有国内光引发剂龙头企业久日新材;在新能源领域,有锂电领域龙头企业珠海冠宇等等。
另一方面,科创板的“硬科技”属性还体现在研发投入比重上,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于其他板块。从具体数据来看,2021年科创板研发费用/营业收入中位数为9.39%,创业板的研发费用/营业收入中位数为4.77%,主板的研发费用/营业收入中位数为2.77%。
“现在我国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的作用更为重要,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因素在于科技创新。”在王治鉴看来,科创板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代表,应将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基因而非手段,研发出国际或国内具有原创性、引领性、前沿性或属于关键核心领域、国外拥有但国内没有的“卡脖子”领域产品并形成商业化应用。
高估值需考量基本面
在科技创新快速迭代的大时代,科技无疑是目前市场中最受欢迎的大类主题。但随着科技股一路高歌猛进,估值也在不断上涨,对于目前市场普遍关心的科技股面临估值较高的问题,王治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需要区别噪音与企业基本价值。”
他向第一财经阐述背后的逻辑,“有些企业估值较高可能是因为市场概念、市场风格及投资者情绪引起的高估值,有些企业估值高反映的是其竞争优势及未来具有较高的增长,核心在于投资者是否具有较强的估值定价能力。”
因此,王治鉴建议,可以从企业所处行业、行业空间、市场格局、竞争优势、商业模式、成长性等基本面驱动因素评估企业的当前价值及未来价值。“从长期来看,企业的估值还是与企业的基本面严格正相关。”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市场化趋势下,科创板个股价值呈现分化态势,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大盘行情低迷环境之下,科创板个股波动幅度加大。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共有59家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就上市首日表现来看,上市首日涨幅超50%的有12家,还有27只个股出现破发。
对于注册制下新股破发原因,王治鉴分析称,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发行节奏加快且询价进一步市场化,“询价新规”取消了新股定价突破“四数孰低值”时需延迟发行的要求,部分新股 “溢价发行”。
“随着发行定价市场化的纵深推进,未来与境外成熟市场一样,一定比例的破发将成为常态。”他表示,新股发行最核心还是对于市场化定价的机制保障,询价环节究竟是否给出了合理定价。
解禁“闸门”将开影响有限
随着科创板三周年的来临,原始股解禁“闸门”也即将打开,A股年内最大规模解禁周也随之来袭。事实上,过去3年,科创板已经出现过两次解禁高峰,分别为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但未涉及大股东所持股份解禁。那么,这次会否影响科创板的投资,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一问题,王治鉴颇有思考,他表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减持的相关限制及信息披露要求较多,结合减持回报的性价比及大股东减持限制来看,预计实际减持冲击相对可控。
“参考创业板过去经验,解禁对于股价反而有提振作用,上市公司有动力做好业绩推升股价,解禁后相关个股股价呈现较为明显的上涨。”他分析称,通过统计创业板开板以来个股的“大非”解禁情况,可以发现创业板个股在“大非”解禁前股价有小幅回落跑输大盘,但在“大非”解禁后30个自然日明显跑赢大盘指数。
数据显示,科创板公司下周(7月18日~7月22日)合计解禁市值达2274.43亿元。其中,25家首批科创板企业解禁规模达2109.45亿元,解禁市值超过百亿元的则有7家。
“短期资本市场的估值可能受流动性、投资者的情绪、大小非解禁等中短期因素影响,但是长期仍与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严格相关。”基于这一逻辑,王治鉴认为,科创板后市健康发展,有赖于一批质量较高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同时科创板已上市公司不断提高竞争优势并保持持续增长,以及构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良性科创板市场生态。
券商未来三大提升方向
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券商在不同上市制度下的功能角色也有所不同。随着注册制的全面实施,上市数量的增加让券商面临更多的保荐承销业务机会,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那么,券商应该要往哪些方向去努力?
对此,王治鉴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是,从投研和投行的角度,券商需要提高行业研究、估值定价能力,以及“硬科技”企业的筛选、推荐能力,把好“硬科技”质量关,做好科创属性核查工作;二是,从保荐机构的角度,券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便于投资人正确评估企业价值;三是,从综合金融服务的角度,券商在投行、投资、经纪、做市等多方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尤其是针对“硬科技”企业的筛选,他坦言会有两大标准: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发展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和科创板的定位,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能否为投资者持续创造价值;另一方面是企业自身运营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合规隐患。
5月13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引入做市商机制,由做市商向市场持续地同时报出买卖价,有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增加市场活跃度。7月15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实施细则》。
为此,不少符合“硬指标”的券商正积极筹备拿下首批试点资格。招商证券正是其中之一。在王治鉴看来,券商开展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量。
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公司做市品种,提升公司做市交易能力,提升公司在头部券商中的市场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服务公司客户,通过与投行项目承揽、战略跟投、研究定价、场外期权创设等多个业务联动,延展客户服务链条,有助于推动投行、投资、财富、研究等业务条线的发展,促进业务协同与综合服务能力的提升,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谈及看好的行业,王治鉴表示,契合国家创新战略的重点方向,招商证券“研究+投资+投行”三大部门共同赋能企业,重点服务行业方向包括半导体等TMT领域、医疗健康医药、计算机、新能源、新材料等等,未来将持续向新兴领域拓展。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