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美联储“纠偏”抗通胀强势美元考验新兴市场金融稳定性

加入日期:2022-7-19 17:16:0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19 17:16:02讯:

  受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担忧情绪上升和美联储立场日益强硬的共同驱动,2022年迄今,美元指数已跃升13%,达20年来最高涨数。

  此背景下,资金加速回流至美国。然而,对于许多发展中经济体来说,这种情况有些不妙。

  亚太经济体在“美元兑全球升值”局势中心,他们大多数的货币在贬值。作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泰国的货币兑美元汇率已下跌逾8%。此外,自4月初以来,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货币分别下跌4.4%、 8%,及5.5%。

  资金也持续从新兴市场中外流,摩根大通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投资者已从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中撤出约520亿美元,规模为17年之最。

  市场预期,美元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强势升值。 6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加速上升至9.1%,为4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由此加大美联储采取更积极行动以减缓整个经济领域价格快速上涨的压力。市场目前已计入,美联储7月至少75个基点的加息幅度。

  强势美元致使(亚太)新兴市场货币在贸易平衡和宏观政策领域面临风险,进一步的货币贬值也将给各自央行施加收紧政策带来额外压力。保德信固收(PGIM)表示,人们的关注焦点正从它们抗通胀的可信度,转向其在各自货币疲弱的情况下维持金融稳定的能力。

  美联储更大幅度加息或在途

  4-6月,美元的升值日趋明显,升幅4.5%;7月第一周,美元指数大幅走强,周升约1.78%;7月12日,美元指数突破108,创20年新高,与欧元接近平价;7月13日,美元指数达108.3720,欧元对美元达成并突破平价,汇率日内跌至0.998,为近20年来首次。

  相对的经济形势成为本次强势美元的基础之一,法国巴黎银行市场策略师Calvin Tse表示,这不仅是对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还在于与欧洲等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的经济情况较相对较好。

  但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美国银行分析师估计,仅美联储相对激进的政策就可以解释今年美元升值的一半以上。

  “货币政策分化的预期推动了美元总体继续维持上行态势。”中金研究称,以非农就业为代表的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美联储会议纪要和数位委员的发言仍支持美联储在7月较快加息,美债利率重新走高给予了美元继续维持强势的环境。同时,非美国家的风险频出则从另一个角度支持了美元的上行。

  短时间内的前景仍然对美元非常有利,6月美国CPI同比上涨9.1%,创下自1981年以来的新高,再一次为美联储7月加速收紧“创造”了环境。75个基点是目前的预测幅度,对今年末美联储利率水平的预期也维持在3.3%的高位附近。

  上周,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重申支持加息75个基点,同时暗示他对更大幅度的加息持开放态度。

  “7月的基本情况取决于新的数据。”Christopher Waller说,在7月FOMC之前,将有重要的零售销售和住房数据发布,而若该数据明显强于预期,他将倾向于在7月会议上更大幅度加息。

  当地时间7月15日,美国商务部公布数据,美国零售额6月环比升1.0%,高于市场预期值0.9%。

  景顺(Invesco)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表示,美国整体通胀率飙升至9.1%的水平,这很大可能美联储将在7月议息会议上再次加息75个基点。但其认为,美联储不大可能于本月晚些时候的会议上宣布加息100个基点。

  “6月 CPI可能会引起美联储官员的警觉。”PIMCO北美洲经济师Tiffany Wilding和美国经济学家Allison Boxer称,核心通胀现时在商品和服务领域根深蒂固,相信这会令美联储官员更有信心实施限制性货币政策。PIMCO预计美联储将在7月和9月的会议上再次加息至少 75 个基点。

  PIMCO表示,对于美联储而言,有关限制性货币政策的讨论可能已经从 “是否合适”变成 “有多严格”。目前联邦基金利率仍保持宽松水平,这似乎与现时经济形势和美国通胀压力不同步。

  纠偏式超调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的货币,美元能够带来更高的收益, 全球资金流动已发生转向,新的投资将被重新定向。根据摩根大通的数据,截至7月10日,投资者已从新兴市场债券基金中撤出约520亿美元,规模为17年之最。

  但亚洲新兴市场受到的冲击并不均匀。6月,沪深港通北向资金流激升至100亿美元,其中消费板块获最多流入;中国台湾地区与韩国市场同期资金再度流出;印度股市持续外资出逃,彭博数据显示,自2021年10月以来,流出资金累计超350亿美元。

  与此同时,随着美元走强加速,外资可能继续从亚洲其他地区流入中国。国际金融协会(IIF)在7月6日发布全球资金流向数据显示,6月,流出新兴市场国家的投资总额为40亿美元。分类别来看,6月,新兴市场国家中,股票市场流出105亿美元,债券市场流入66亿美元。中国股票市场吸引了91亿美元流入,债券市场则流出25亿美元。

  投资者既要寻求避风港,也要求较高的收益率。对于美元,他们想知道的是,这仅仅是全球经济基本再平衡的一部分,还是一次纠偏式的超调。

  王昕杰说,当前俄乌冲突、疫情和美联储加息,造成了资金或为避险、或为套息交易,纷纷加速回流美国。作为疫情时期大幅宽松的后果,叠加上地缘冲突造成的供应链断裂而形成的通胀问题。

  “美联储一开始是以平衡经济和通胀来调控货币政策。” 王昕杰解释,但是多重问题的叠加,通货膨胀上升趋势超出美联储预期,最终导致其为对抗通胀而进行的“纠错式”的超调。

  王昕杰指出,如此紧缩的政策,无疑会放慢经济的脚步。但并非所有通胀问题都能够通过通胀加息得到解决,如供应链的断裂以及能源粮价上涨。此外,未来美联储还是要在通胀和增长之间平衡。“目前看起来,这样纠偏式的超调的深度,还是决定于通胀风险何时可以得到缓解。”

  “美联储的紧缩周期远未结束。”赵耀庭称,从历史上看,当政策利率高于通胀之时,紧缩周期才会结束。

  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Rajiv Biswas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大量投资流入美元和美国固定收益资产,反映出美国通胀飙升和利率上升,以及对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的担忧。随着全球增长势头放缓,全球投资者一直在减少对全球股市的敞口。美联储(fed)进一步积极收紧政策的预期,也在支持美元升值。

  Rajiv Biswas说,全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正转向美元和美国国债,因其作为避险资产的吸引力,以及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上升。“因此,对美元采取多边行动几乎没有理由,无论如何,对这些强大的宏观经济基本面采取行动的尝试可能是徒劳的。”

  新兴市场金融稳定面临考验

  通过促使进口商品更加便宜,强势美元有助于缓解美国国内的部分通胀,但在另一方面,对于新兴市场资产,尤其是亚洲新兴市场而言,强势的美元是他们面临的强逆风。

  货币贬值是亚洲新兴市场面对强势美元的最先反应。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在过去几周遭受影响, 4月初以来,印尼盾下跌4.4%,泰铢下跌8%,马来西亚林吉特下跌5.5%,菲律宾卢比兑美元汇率下跌超9%。

  部分亚洲新兴市场央行开始动用外汇储备来稳定汇率。印度已采取积极措施遏制资本外流的速度,该国央行上周放宽了针对外国证券投资者的债券市场规定,并允许商业银行提高非居民外汇存款的利率。

  彭博行业(Bloomberg Intelligence)首席亚洲外汇和利率策略师Stephen Chiu预计,第三季度初亚洲货币兑美元可能依然承压,并在该季度余下时间维持区间整固。

  Stephen Chiu称,实际利差吸引力相对较高、本国收紧货币政策紧迫性不高的亚洲货币将跑赢,如人民币或印尼盾。与之相反,由于贸易形式和通胀情况不利,韩元和印度卢比或将跑输。

  强势美元也会继续向日币带来明显的压力。渣打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日本央行目前还没有放松对于利率曲线的控制,这与美国的鹰派紧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断扩大的利差也对日币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

  王昕杰称,对于日元汇率,最好的情况是日本央行放松对于利率曲线的控制,和美国保持稳定的利差,这样通胀和资本外流都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王昕杰进一步表示,韩国其实也经历了类似的情况,但是韩国央行13日加息50个基点,跟上了美国的加息步伐,率先走出了对标美元的姿态。

  保德信固定收益(PGIM Fixed Income)新兴市场债基金经理Pradeep Kumar及首席欧洲经济学家Katharine Neiss认为,新兴市场货币在贸易平衡和宏观政策领域面临风险,他们在短期内对EMFX保持警惕。

  二者指出,美元走强给大宗商品价格带来新的压力,新兴大宗商品出口国的货币贬值也对其央行施加收紧政策造成额外压力。与此同时,该地区宏观方面主要与中国有关:若中国央行调整货币篮子以压低人民币汇率,亚洲各国货币及其央行的收紧政策将再次承压。

  Rajiv Biswas称,在2022年上半年,美元兑亚太地区许多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有所升值。然而,美元对亚太地区国家的货币升值幅度相对温和,这些国家的央行也一直在收紧货币政策,如澳大利亚央行、韩国央行、印度央行和菲律宾央行。

  韩国及新西兰央行已在上周先后加息50个基点。瑞银提示,亚洲新兴市场下半年进一步加息,但鉴于高通胀和贸易帐恶化,利率可能存在超调的风险。

  此外,Pradeep Kumar和Katharine Neiss表示,尽管新兴市场央行是率先采取反通胀措施的国家之一,但人们的关注焦点正从他们抗通胀的可信度,转向它们在各自货币疲弱的情况下维持金融稳定的能力。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