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财热点 >> 文章正文

中信证券:通胀未现明显回落迹象前,美联储仍将维持鹰派立场-财经

加入日期:2022-7-8 9:05:3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2-7-8 9:05:37讯:

  海外宏观|衰退预期难挡联储鹰派立场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强调如果公众质疑美联储调整政策立场的决心,通胀可能会根深蒂固,这是目前联储面临的重大风险。我们预计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加息75bps概率仍大;在通胀未出现明显回落迹象前,即便美国经济开始技术性衰退,美联储仍将维持鹰派立场。在美联储维持鹰派货币政策期间,美股难言见底回升,而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的边际缓和或将是美股阶段性见底的信号。

  美联储于北京时间2022年7月7日公布了2022年6月议息会议纪要。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纪要关键细节如下:

  关于通胀:1)通胀维持在过高水平(remained much too high),供应短缺(supply constraints)比预期更广泛和持久(larger and longer lasting)。2)5月CPI增速超预期表明通胀压力尚未显示出减弱迹象(had yet to show signs of abating),且巩固了通胀可能比他们此前预期更持久的观点(more persistent than they had previously anticipated)。3)长期通胀预期存在超过2%的可能,如果通胀预期无法锚定(were to become unanchored),需要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将通胀率恢复到目标水平(more costly)。4)预计到2024年,适当紧缩的(appropriate firming)货币政策和供需失衡的消除将使得通胀回落到目标水平并使得长期通胀预期锚定良好(well anchored)。

  关于加息:1)7月议息会议加息50bps或75bps是合适的。2)加息步伐取决于经济前景的演变(the evolving outlook for the economy)。3)乔治反对加息75bps,原因是认为大幅加息会在缩表的同时增加政策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家庭和企业感到不安,也可能对小银行满足社区信贷需求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关于货币政策立场:1)货币政策需要转向限制性立场(moving to a restrictive stance of policy),而经济前景为这提供了合理性担保(warranted)。2)如果通胀压力持续上升,采取更严格的立场(even more restrictive stance)是适当的。3)许多与会者认为如果公众质疑美联储调整政策立场的决心,通胀可能会根深蒂固(entrenched),是目前美联储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a significant risk)。

  ▍7月议息会议加息75bps概率仍大。

  6月会议纪要总体与6月议息会议声明和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讲话保持一致,美联储官方对于7月加息的表述仍是将加息50bps或75bps,具体取决于数据和经济前景。会议纪要的重要增量在于:美联储表示“如果公众质疑美联储调整政策立场的决心,通胀可能会根深蒂固,是目前美联储面临的一个重大风险”,这表明美联储或将需要更严格的货币政策立场来传达其抗击通胀的决心,结合近期多位联储官员对于支持7月加息75bps的表述,以及我们在《2022年5月美国CPI点评—美国“通胀磨顶”,扰乱紧缩预期》(2022-06-11)中对于美国6月CPI维持8.5%左右高位的判断,预计美联储7月继续加息75bps的概率仍大。

  ▍近期宏观交易逻辑轮动迅速,市场对于经济衰退的预期再度升温,美元指数飙升。

  欧洲一系列悲观信息,例如法国下修服务业PMI、英国央行表示全球经济前景进一步恶化等,导致市场对于欧洲经济前景更加悲观,欧元大幅贬值,叠加美联储纪要维持鹰派,美元指数大涨突破107,创近20年来新高。大宗商品价格在衰退预期下普跌。由于近期美国通胀数据处于真空期,因此市场对衰退的担忧再次取代对滞胀的担忧,当前宏观交易逻辑轮动迅速,需关注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前后,市场重新将注意力转向对通胀的担忧。

  ▍预计通胀未出现明显回落迹象前,即便美国经济开始技术性衰退,美联储仍将维持鹰派立场。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仍未对经济衰退表示担忧,后续建议关注7月13日公布的美国6月CPI数据以及7月28日的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和美国二季度GDP数据,尤其需要关注近期衰退预期升温背景下,美联储对于经济衰退的态度和表态。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维持此前判断,即便美国经济开始技术性衰退,在通胀没有出现明显回落迹象前,美联储都会维持鹰派立场。在美联储维持鹰派货币政策期间,美股难言见底回升,而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的边际缓和或将是美股阶段性见底的信号。

编辑: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