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3-3-3 20:46:48讯:
本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调研集成电路企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刘鹤强调,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用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力量;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2023年将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证券经纪业务合规监管迎来新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数据,近一周(2月25日-3月3日)舆情热度靠前的前五大上市公司事件是:
数据来源:誉云大数据系统
吉利汽车回应抄袭传闻
近日,长安汽车)
href=/000625/>长安汽车(000625)(000625.SZ)和吉利汽车(00175.HK)陷入“抄袭门”。2月28日,一则“重庆百君律师事务所”律师函流传网络,律师函称吉利汽车发布的吉利银河“银河之光”原型车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
随后,吉利汽车发布回应,声明称“该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对公司的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公司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当日内,“吉利汽车回应银河之光涉嫌抄袭”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达54.7万。
媒体观点:
《界面》:吉利汽车内部对银河系列寄予厚望,试图通过该系列车型弥补在15至30万元级新能源市场短板。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林杰接受界面新闻等媒体采访时透露,银河系列每一款产品的销售目标是成为细分市场的前三,并将联合几何品牌涵盖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65%的份额。此次车型外观涉嫌抄袭或将为银河系列后续发展蒙上阴影。如果被认定为抄袭,接下来两年将要陆续发布的7款新车均要推倒重来。
《中新经纬》: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可书指出,可以从两点来判断是否构成侵权:第一,两个产品之间是不是相同或相似。第二,在两者的外观设计上,从一般消费者角度看是否构成相同或相似,如果是实质性相似,那就构成抄袭。
舆评:
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的“抄袭”传闻持续发酵,本款车型的设计师也成为争议热点。据了解银河之光的设计师陈政此前曾在长安汽车任职。公开资料显示,陈政曾担任长安汽车集团全球设计总监、首席品牌运营官、长安欧洲设计中心董事长、长安汽车品牌公关部总经理等职务。然而相关设计是否构成抄袭,依然需要法律程序进行进一步考证。《新京报》指出,“互掐背后,是两家车企面对燃油车市场份额被新能源汽车快速蚕食的转型焦虑和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的野心。”
通策医疗拟二度入股和仁科技
2月26日,通策医疗)
href=/600763/>通策医疗(600763)(600763.SH)宣布重启入股和仁科技)
href=/300550/>和仁科技(300550)(300550.SZ)的计划。通策医疗公告显示,公司与磐源投资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受让和仁科技19%股份,交易金额为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刚刚在一周前宣布与和仁科技“分手”。2月15日通策医疗披露《关于终止收购浙江和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议的公告》,公司指出,终止收购的原因是基于法律顾问的提醒:为满足出售方实际控制人辞职后六个月内不减持的承诺,在辞职前签署的协议是否适用于辞职后的交易。为确保交易合规,从审慎出发,通策医疗与磐源投资协商决定终止协议,主动撤回相关申报文件,并继续磋商合作可能性。
该事件迅速引起沪深交易所关注。2月26日,通策医疗收到上交所下发的监管工作函,针对公司股权收购事项提出监管要求。2月28日晚间,和仁科技收到关注函,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交易完成后公司的控制权归属情况。
3月2日,和仁科技发布关于对深交所关注函的回复公告,称通策医疗将不会通过优先处置磐源投资质押股份方式以谋求公司的控制权。
舆评:
通策医疗、和仁科技的二度“联姻”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一波三折之下,通策医疗为何执意收购和仁科技?2022年5月15日,通策医疗宣布筹划并购,然而2023年2月14日通策医疗却发布公告称,终止收购和仁科技。针对终止收购的原因,通策医疗称:为满足出售方实际控制人辞职后六个月内不减持的承诺,在辞职前签署的协议是否适用于辞职后的交易。为确保交易合规,从审慎出发,通策医疗与磐源投资协商决定终止协议,主动撤回相关申报文件,并继续磋商合作可能性。如今通策医疗选择再次筹划“A吃A”,董事长吕建明解释称“解决数字化的问题,便于通策医疗更快地发展”并使通策医疗“继续保持不用融资也能高速发展”。然而,不少媒体质疑,和仁科技业绩并不亮眼,未来利润增长可能性也要打上问号。2019年至2021年,和仁科技扣非净利润持续下滑,跌幅分别为7.76%,0.49%,15.41%。而根据和仁科技的业绩承诺:和仁科技2022年至2024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500万元、4000万元、4500万元,三年合计不低于1.2亿元。完成收购后,和仁科技能否为通策医疗带来真正发展,仍有诸多不确定性。
招商蛇口涉房重组收问询函
2月27日,招商局蛇(001979.SZ)收到深交所发出的许可类重组问询函。问询函共涉及16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资产评估方法、增值率存在差异以及资金投向是否符合要求等方面。
此前,招商蛇口)
href=/001979/>招商蛇口(001979)于2月17日发布《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宣布将发行股份购买南油集团24%股权、招商前海实业2.89%股权。公告显示,公司将向招商局投资发展在内的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募集配套资金,发行股份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募集资金不超过85亿元。
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的监测数据,2月27日至3月3日期间,共监测到此次事件相关舆情声量1958篇。
媒体观点:
《证券时报e公司》:值得一提的是,据统计,招商蛇口被深交所问询,是去年11月“第三支箭”释放以来,第一家因拟收购涉房资产及募集配套资金,而收到监管意见的案例,这一案例的监管动向值得关注。此前,涉房上市公司珠江股份)
href=/600684/>珠江股份(600684)、鲁商发展)
href=/600223/>鲁商发展(600223)也因重组收到交易所问询函,不过两家企业均系置出房地产业务且不涉及配套融资。
《经济观察报》一位头部房企融资人士解释,融资不能用于拿地,是金融监管部门一直以来设置的红线,即禁止前融,房企须用自有资金来参与拿地。但股权融资不得用于开发新楼盘,是“第三支箭”的新规定。
《21世纪经济报道》:深交所发出的16问看似复杂,实则是例行问询,基本不涉及原则性条款上的问题。可供参考的例子是,在招商蛇口之前,陆家嘴也曾在去年发布重组公告后,被上交所发出问询函。陆家嘴随后对重组预案进行了优化和修订,目前重组正在稳步推进当中。从监管的态度以及市场的反应来看,房企再融资是被鼓励的方向。(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