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中签公司仅仅15%过会造假上市触目惊心存量问题公司需严查

加入日期:2024-3-13 16:04:46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3-13 16:04:46讯:

  存量问题公司需要清除
  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未来上市公司质量或许可以通过大幅度提升现场检查覆盖率和加大中介机构的执业监管来提高,问题是存量公司如何净化,把伪劣公司清除出资本市场。

  最近几年,IPO常态化和注册制下,每年以400-500家公司上节奏上市融资,可是上市公司质量是差强人意的,一个是业内人士揭露潜规则,有保代直言,自己及认识的同行在保荐企业上市时,多多少少都会美化财务数据,通过技术化处理做高营业收入是行业惯例,可见财务造假或者财务粉饰是较为普遍的存在。

  其次是现场检查公司过会率极低,只有15%,现场检查是随机抽取,可大致反映所有公司的风貌,也就是所有公司的财务质量。2021 年至今,监管层已经进行13轮现场检查,合计99家企业被抽中。有54家企业选择撤回招股书,占比高达60%,有的企业冒险闯关,也是未能成功,截至目前,“中签”企业中,只有15 家成功上市,通关率15.2%。也就是说,只有15%的企业是禁得起现场检查,禁得起审核人员的 审核的,但有85%企业是禁不起现场检查或者审核人员的审核的,这个结果与保代的说法是大致吻合的,可是没有抽中现场检查的发行人,过会率在80-90%之间,这说明有大量存在各种问题主要是财务粉饰问题的公司,能够闯关成功,来到资本市场,问题公司来到资本市场,结果只有一个,大部分公司上市以后就是业绩变脸,绝大部分是业绩下滑的,业绩增长是股价上涨的支撑,业绩变脸,股价也就跟随大跌,投资者损失惨重。

  没有能够查明问题公司上市,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而言的极不公平的,与资本市场公平、公开、公正和透明是极不协调的。

  财务粉饰造假上市,根据证券法规定,一个是要被行政处罚,处罚主体包括发行人、大股东实际控制人和高管、中介机构,处罚金额从几十万到数千万不等,另一个是需要赔偿投资者损失。但是2000余家公司上市,证监会怎么把问题公司找出来,进行处罚,并给投资者索赔提供依据,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市场曾经盛传证监会要倒查IPO 十年,但证监会已经澄清,没有这个安排。

  基于中介机构是造假发行的知情人,在吹哨制度存在下,证监会可以鼓励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和公司高管举报,并为之保密和给予高额奖励,对参与造假之人的举报,可以公开承诺不予以任何的纪律处罚和经济处罚,目的就是净化市场,毕竟存量公司太多了,已经是鱼龙混杂,影响资本市场健康运行,把问题公司清退,减少存量公司数量,更加容易带来牛市。

  不管是IPO 倒查十年,还是鼓励知情人举报,目的非常浅显,让造假者付出沉重代价,让投资者获得投资损失赔偿,让后来者不敢造假粉饰上市。

  注册制并非低劣公司的圈钱的低质量扩容,而是审核制度的不同,这一点需要贯穿新股发行所有环节。

编辑: 来源: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