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诈骗场景需警惕
据新民晚报报道,浦东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傅炯杰表示,结合本案,警方梳理了以下可能利用亲属卡实施诈骗的高危场景,呼吁市民提高警惕。
一是投资理财类诈骗。多依托虚假投资平台实施,犯罪团伙通过社交软件伪装资深投资顾问身份,以高额回报零风险为诱饵吸引受害人。当建立初步信任后,诈骗分子会抛出资金安全验证专业账户托管等伪命题,诱导受害人绑定亲属卡作为资金流转通道,实则将赃款转移至境外账户。
二是刷单类诈骗。诈骗分子以点赞返利关注领红包等虚假兼职广告为诱饵,诱骗受害人上钩。待受害人放松警惕后,犯罪团伙便以小额垫付高额返利为噱头,要求受害人绑定亲属卡实施刷单操作。
三是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犯罪分子通过假冒公检法人员身份,虚构涉案洗钱非法集资等罪名对受害人实施心理施压。在制造紧张情绪后,诈骗团伙会构建虚假资金流调查账户保全场景,要求受害人绑定亲属卡作为资金验证工具。
四是交友类诈骗。不法分子通过虚构精英人设、塑造完美形象,在社交平台与受害人建立深度情感联结。经过长期感情经营,待双方建立信任关系后,犯罪分子便以突发急病需手术费考验感情忠诚度等精心设计的理由,要求受害人开通亲属卡功能进行资金援助。
五是所谓“误操作”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公众对亲属卡功能的认知盲区实施诈骗。犯罪嫌疑人会主动添加社交好友,以误操作添加误赠亲属卡为借口,要求受害人通过绑定同等额度的亲属卡进行资金退还。实际上,诈骗分子赠送的“亲属卡”仅预设了消费额度,其绑定账户根本无实际资金,属于典型的空头支票。一旦受害人完成绑定操作,诈骗团伙即可通过扫码支付、消费代付等功能,瞬间转移被害人账户内的资金。
警方提示,切勿向陌生人开通此类“亲属卡”代付功能。代付授权即意味着资金控制权转移,任何以“验证关系”“激活账户”“托管投资”为名要求授权“亲属卡”的,均为诈骗。若发现异常扣款情况,请立即解绑并保存相关证据,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责编:王璐璐
排版:刘珺宇
校对:刘榕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