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创板 >> 文章正文

未盈利科技企业IPO获受理:昂瑞微引领科创板新动态

加入日期:2025-3-30 12:28:42 【顶尖财经网】



分享到: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3-30 12:28:42讯:

  2025年3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了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申请,这是今年以来科创板的第二单IPO项目,也是今年交易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昂瑞微的IPO申请标志着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领域。

  昂瑞微:未盈利企业的典型代表

  昂瑞微成立于2012年,主要从事射频、模拟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核心产品线包括面向智能移动终端的5G/4G/3G/2G全系列射频前端芯片产品,以及面向物联网的射频SoC芯片产品。尽管昂瑞微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财务表现仍处于亏损状态。2022年至2024年,昂瑞微的营业收入分别为9.23亿元、16.95亿元和21.01亿元,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74亿元、-3.01亿元和-1.10亿元,亏损额逐年缩窄。

  昂瑞微的IPO计划募集资金20.67亿元,主要用于5G射频前端芯片及模组研发和产业化升级项目、射频SoC研发及产业化升级项目、总部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此次IPO由中信建投) href=/601066/>中信建投(601066)保荐,预计发行后总市值不低于50亿元,符合科创板为差异化表决权企业设置的第二套上市标准。

  政策支持:未盈利企业上市的包容性

  昂瑞微的IPO申请是在证监会多次表态鼓励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的背景下进行的。202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简称“科八条”),明确提出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政策实施后,首家未盈利企业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11月获受理,成为政策落地的标杆案例。

  2025年3月6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再次强调,要聚焦科技创新活跃、体现新质生产力方向的领域,用好未盈利企业上市等制度。他指出,科技创新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既孕育新的动能,也伴随着风险。科技企业往往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成功的可能有爆发式增长甚至指数级增长,失败的也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是市场规律,也是创新规律。吴清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获取收益。

   IPO市场动态:受理数量有限但政策暖风频吹

  尽管政策暖风频吹,但今年一季度IPO市场的受理数量依然有限。截至2025年3月29日,今年一季度IPO市场共有7单IPO项目获得受理,其中过半数量为北交所项目,沪、深交易所各受理2单、1单。除了昂瑞微,另一家未盈利企业西安奕材的IPO申请也在2024年11月获受理,成为“科八条”发布以来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

  从项目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属于新质生产力,比如昂瑞微和专注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傲拓科技。主板项目则体现出明显的蓝筹特征,计划在深市主板上市的华润新能源2023年扣非净利润达到82.29亿元。

  未来展望:未盈利企业上市的挑战与机遇

  未盈利企业上市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尽管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但未盈利企业上市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未盈利企业的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投资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其次,未盈利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需要持续投入,资金需求量大,上市后如何维持高研发投入并实现盈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然而,未盈利企业上市也为资本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支持具有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大、科创属性突出的未盈利企业上市,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结语

  昂瑞微的IPO申请获受理,标志着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在政策暖风频吹的背景下,未盈利企业上市通道逐步重启,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持续深化。尽管未盈利企业上市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其为资本市场带来的机遇不容忽视。未来,随着更多未盈利企业的上市,资本市场将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编辑: 来源:和讯



    郑重声明:以上信息为分析师、合作方提供,本站不拥有版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改正!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顶尖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文不作为投资的依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发布本文之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顶尖财经网赞同或者否定本文部分以及全部观点或内容。如对本文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顶 尖 财 经 -- 中 华 顶 尖 网 络 信 息 服 务 中 心
www.58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