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5-4-8 2:16:10讯:
新宙邦 2024Q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2%,持续完善有机氟化学品产品种类 2024Q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52%。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8.47亿元,同比增长4.85%;归母净利润9.42亿元,同比下降6.8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9.50亿元,同比下降0.59%。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0亿元,同比增长14.64%;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12.4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增长15.52%。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99亿元,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31.71%。 电池化学品价格下行与产能爬坡导致公司业绩承压。分产品看:1)电池化学品营业收入为51.16亿元,同比增长1.24%。2024年受锂电池行业产能释放较快竞争加剧且下游客户降本压力较大,产品价格持续下行,公司销售额同比小幅增长,盈利有所下降。2)有机氟化学品营业收入为15.29亿元,同比增长7.25%。2024年公司有机氟化学品业务产品终端需求基本稳定,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海德福一期项目产能逐步爬坡。3)电容化学品营业收入为7.66亿元,同比增长21.91%。2024年下游工业自动化、新能源以及储能等新兴行业的需求增长,电容化学品产销量增长,销售额增加,产品毛利率稳定。4)半导体化学品营业收入为3.68亿元,同比增长18.35%。2024年公司半导体化学品用于显示面板领域的产品销售额有所下降,用于集成电路领域的产品大幅增长。 公司投资石磊氟材料实现电解液产业链的垂直整合。2024年,公司增资石磊氟材料,战略布局关键原材料六氟磷酸锂,至此,公司已完成在溶质、溶剂、添加剂、新型锂盐和自主知识产权新型添加剂等方面的产业链布局。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石磊氟材料已在2024年12月实现单月盈利,并预计在2025年实现盈利。目前石磊氟材料的产能为1.5万吨,短期计划将提升至3万吨以上。 公司持续完善有机氟化学品产品种类。公司聚焦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含氟聚合物应用开发,未来随着健康医药、数字基建、人工智能、大数据、绿色低碳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的氟化工产品将会迎来快速增长的契机。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现阶段正积极开发新产品,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在工艺优化方面,海德福近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突破。目前已实现部分新产品(如氢氟醚,磺酸树脂等)的销售,后续将着力推动新品放量,海德福致力于2025年实现亏损减半的目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61、15.70、18.44亿元(原2025-26预测为14.44和18.46亿元)。参考同行业公司,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25倍PE(原为2024年28x),对应目标价41.75元(+1%),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产品技术迭代。 新天绿能 气候因素致24Q4业绩承压,看好25年高增长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13.72亿元,同比增长5.38%;实现归母净利润16.72亿元,同比降低24.24%。 风电:风速下降导致发电量降低,板块业绩短期承压 截至2024年底,公司新增控股装机容量32.21万千瓦,累计控股装机容量658.74万千瓦,由于平均风速下降,公司发电水平有所下滑,2024全年风电利用小时数2226小时,同比减少193小时,实现发电量139.08亿千瓦时,同比减少1.23%。同时,2024年公司市场化交易电量达到58.85亿千瓦时,占比达到42.70%,同比增加0.57pct,整体平均上网电价0.43元/KWh,同比下降2.5%。展望未来,一方面,公司储备项目丰富,截至2024年底在建风电装机容量96.44万千瓦,核准未开工容量430.99万千瓦,后续项目开发有望提速;另一方面,2025年2月公司完成发电量14.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18%,1-2月累计完成发电量29.3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74%,年初至今公司发电水平明显改善,板块业绩有望修复。 天然气:Q4气量下滑拖累业绩,码头工程进展顺利 2024年公司总输/售气量58.8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5.13%,其中,批发气量20.1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54%;零售气量19.38亿立方米,同比减少3.09%;LNG售气量11.23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46.27%;代输气量7.3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9.44%。单Q4来看,公司输/售气量出现明显下滑,完成13.79亿方,同比降低24.43%,对板块业绩造成一定拖累。 公司唐山LNG码头工程进展顺利,二阶段1#2#5#6#储罐工程进液投产,累计完成进度20.57%,配套管线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伴随码头项目产能陆续释放,有望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 持续拓展多类型能源项目,燃气全产业链打通 (1)储能:公司参股投资建设的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12台机组已全部投产,总装机容量360万千瓦;新增压缩空气储能备案容量40万千瓦(4小时);涞源黄花滩12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顺利纳规。(2)燃气电厂:公司新增燃机核准容量192万千瓦,累计核准容量288万千瓦,燃气电厂投产后,有望提振公司燃气业务下游需求,实现全产业链贯通。 盈利预测与估值:考虑公司唐山LNG码头项目仍处于建设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3.87、24.76、26.51亿元(原预测值为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30.06、38.64亿元),同比增长42.74%、3.72%、7.05%,对应PE为11.98、11.55、10.7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天然气价格波动,项目建设或运营状况不及预期,项目所在地新能源政策变动,项目所在地电力消纳能力不足等。 利尔化学 农化行业去库渐进尾声,连续两季度实现业绩改善 核心观点 全球农化去库拖累2024年业绩,连续两个季度实现业绩改善。利尔化学)
href=/002258/>利尔化学(002258)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预告,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3.11亿元,同比下降6.87%;归母净利润为2.15亿元,同比下降64.34%;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受全球农化去库周期及草铵膦行业产能快速扩张影响,多数农药产品价格下降,使得公司营收和毛/净利率下降。随着全球农化去库周期渐进尾声,公司的营收和盈利水平逐渐趋稳。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83亿元,同比增长89.94%,环比增长113.9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5亿元至1.55亿元,同比增长203.08%-223.98%,公司连续两季度实现业绩改善。 精草铵膦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加快海外制剂登记。精草铵膦的需求处于快速发展的趋势,近两年草铵膦行业新增产能不断投行,行业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无原料/技术优势的企业多陷入亏损,在此背景下公司控股子公司利尔生物2024年仍实现净利润4248.05万元,彰显出公司作为全球草铵膦行业龙头的经营韧性。2024年公司加快布局海外登记,已在8个国家完成了精草铵膦制剂的登记工作,据海关总署,2024年湖南省“其他非卤化有机磷衍生物”(包含草甘膦、草铵膦、精草铵膦)出口数量400.82吨,同比增长247.63%,出口均价64350.90元/吨,同比增长92.47%,说明子公司湖南利尔生物已实现精草铵膦的顺利出口,未来海外精草铵膦制剂登记有望助力公司精草铵膦产品实现盈利修复。 公司深度加强和大客户的合作,拟收购山东汇盟股权。2024年,在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公司来自第一大客户的销售收入仍达到9.74亿元,仅同比下降9.81%,说明客户的采购数量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与大客户科迪华成立的合资公司广安利华(利尔化学持股80%,科迪华持股20%)相关项目建成投运,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66亿元,净利润5891万元,净利润率达10.41%,高于公司整体的4.08%。2025年3月,公司公告拟收购山东汇盟控股权,山东汇盟的吡啶氯氟化衍生物中间体与利尔化学的氯代吡啶产业链、L-高丝氨酸及精草铵膦业务与利尔化学的草铵膦业务存在协同效应。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安全生产风险;国际贸易摩擦风险等。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公司的中长期成长,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5.19/6.43亿元,EPS为0.50/0.65/0.80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17.8/13.8/11.1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锡业股份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锡矿供应脆弱性驱动锡价上行,公司业绩有望受益 锡矿供应脆弱性驱动锡价中枢上行,公司业绩有望充分受益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73亿元,同比-0.91%,实现归母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2.55%;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6亿元,同比+46.64%,环比+22.25%,实现归母净利润1.61亿元,同比-48.63%,环比-66.74%,主要系将缴纳和预估矿业权出让收益约5.5亿元计入2024年年度成本费用所致。展望2025年,全球锡供应主要国家缅甸、刚果金、印尼均有扰动,锡矿供应脆弱性凸显;考虑到锡价中枢有望进一步上行以及锡精矿加工费的下行,我们调整2025~2026年业绩预测,并新增2027年业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0.62、23.78、26.70亿元(此前预计2025~2026年分别为23.30、25.41亿元),同比分别变动+42.8%、15.3%、12.3%,EPS分别为1.25、1.44、1.62元/股,对应2024年4月3日收盘价PE分别为12.8、11.1、9.9倍,公司作为锡行业龙头,有望受益锡价中枢抬升,维持“买入”评级。 2025年锡产品目标产量继续提高,公司市占率或持续提升 2024年全年公司生产锡产品8.48万吨,国内市占率达47.98%,全球市占率达25.03%,较2023年均有所提高;公司计划2025年全年完成产品锡9万吨,预计同比增加5200吨,在全球锡矿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公司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稳固锡行业的龙头地位。 全球锡供应扰动频发,锡价有望维持高位 全球锡矿供应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尼、缅甸、巴西、秘鲁和刚果金六个国家,2024年各国锡矿供应占比分别为23%、17%、11%、10%、10%、8%,其中刚果金和缅甸供应均受扰动,刚果金当地最大供应锡矿Bisie矿山受地缘冲突影响宣布停运,缅甸地区于2023年8月宣布停产,原本预期于2025年4月1日的复工复产交流会因当地地震影响被取消,2024年上述两国合计供应量达19%,供应端的脆弱性支撑锡价高位运行。 风险提示:缅甸复产进度超预期、半导体需求复苏不及预期、锡价大幅波动等。 尚太科技 业绩逆势增长,研发投入明显加大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和利润双增长,且单Q4收入和利润增速超全年。在行业价格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盈利指标逆势增长,实现了较好的业绩表现。 24年:收入52亿元,YOY+19%,归母净利润8.4亿元,YOY+16%,扣非净利润8.1亿,YOY+13%。 24Q4:收入16亿元,YOY+32%,QOQ+5%,归母净利润2.6亿元,YOY+68%,QOQ+18%,扣非净利润2.4亿元,YOY+46%,QOQ+6%。2024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销售量21.65万吨,同比增长54%。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26%,毛利率23.81%,YOY-3.4pct。我们测算下来,负极平均单价在2.2万元/吨,同比下降18%。 从费用端看,公司2024年期间费用(销售+管理+研发+财务)在3.2亿元,YOY+29%,其中增量较大的为研发费用,2024年研发费用达1.75亿元,YOY+41%,主要系公司执行差异化产品竞争策略,研发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产品以及硅碳负极材料产品,相应物料、人工等研发投入增加。 产能上,公司2024年2月起,公司在石家庄市无极县建设了北苏二期年产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在项目过程中采取最新的设计理念,大幅引入和采用新设备,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积极探索原有设备的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转型,持续压低生产成本,巩固成本优势,截至3月15日,北苏二期项目已实现生产运转。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24年业绩超预期(此前我们预测为7.4亿),我们上调25-26年归母净利润为10、12.5亿元(上次预期8.8、10.8亿元),预计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5.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负极价格下降超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扬杰科技 公司简评报告:汽车电子需求持续旺盛,拟收购贝特电子完善业务版图 投资要点 事件概述:扬杰科技)
href=/300373/>扬杰科技(300373)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33亿元(yoy+11.53%),实现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yoy+8.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9.53亿元(yoy+35.43%),综合毛利率33.08%(yoy+2.82pcts)。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0亿元(yoy+17.57%,qoq+3.30%),实现归母净利润3.33亿元(yoy+8.93%,qoq+36.4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00亿元(yoy+230.97%,qoq+29.45%),综合毛利率38.75%(yoy+10.29pcts,qoq+5.16pcts)。 2024Q4业绩亮眼,原因主要系公司下游汽车电子等领域需求旺盛、海外市场大幅复苏、“两新”政策刺激等因素叠加,同时公司积极进行成本管控,运营管理能力显著上升。公司2024Q4单季营收达历史新高,归母净利润为近两年来历史高点,毛利率也达到了近7年以来的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从公司产品下游细分市场需求看,消费、工业等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的领域受到国家“两新”政策引导,需求复苏明显,且政策刺激效果或将延续至2025年;汽车电子在整体营收中份额持续走高,订单量的迅猛增长以及公司IDM模式的规模效应抵消了2024年初价格竞争的影响,2024全年汽车电子营收同比增长超过60%;AI服务器作为新兴应用领域,公司的MOS、保护器件产品均能适用相关场景,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已给营收带来一定贡献;光伏市场有一定下滑,营收份额也有所下降,但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使整体业绩实现增长。(2)海外市场在2024上半年略有疲软,但下半年持续发力,带动全年海外业务增速超过公司整体平均增长,公司实行“多品牌”+“双循环”及品牌产品差异化的业务模式,“MCC”品牌产品主打欧美市场,2024年公司持续推进国内外电商业务模式,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全球化渠道布局,不断拓展海外业务。(3)从成本管控方面看,公司构建扬杰精益运营体系(YBS),通过物流优化、OEE改善,现场看板及问题快速解决方法导入,深化具有扬杰特色的精益管理体系,2024年,公司直接人效同比提升14%,设备综合利用率同比提升8.2%。 产线稼动率高企,扩产节奏持续,充分发挥公司Fabless与IDM并行的优势。2024年初价格优势带来的充沛订单让公司产线稼动率自二季度起一直维持高位,且从三季度开始持续扩产,截至2024年末,公司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设立了在地化研发、制造与销售网络,其中研发中心5个、晶圆与封测工厂15座,拉晶与外延厂3座。2024年公司首条SiC芯片产线建成并投产。2024年公司首个海外封装基地MCC(越南)工厂一期正式通线量产,首批两个封装产品良率高达99.5%以上,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实现上量满产,目前二期项目也已经启动,预计于2025年6月份实现量产。 拟收购贝特电子完善公司保护器件布局,与公司现有业务具备协同效应。2025年3月26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东莞市贝特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份,发行价格36.25元/股,贝特电子主营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主要对电子电路系统进行过流和过温保护,并逐步开拓过压保护元器件,与公司的过压保护产品同属于电力电子保护元器件大类,和公司目前的功率器件产品既有功能交叉,又能够共同为用电场景和设备提供电流电压处理服务,且下游应用场景基本重叠,具备协同效应。2024年度贝特电子净利润约为1.52亿元(未经审计),预计收购完成后,公司的运营管理和研发能力或能充分赋能贝特电子相关业务,并完善公司现有产品布局。 投资建议:公司产品下游需求旺盛,随着产能逐步爬坡,业绩有望持续向好。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收分别为70.87、82.65、95.19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值分别是71.29、86.19亿元),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9、14.78、17.36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值分别是11.28、16.63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6、2027年PE为21、17、15倍。盈利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产能爬坡不及预期;2)市场竞争加剧;3)国际贸易政策收紧。 西部建设 经营业绩阶段承压,积极调整静待拐点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3.5亿元,同比-11.0%,实现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140.7%;2024年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3.3亿元,同比-18.3%,实现归母净利润-2.7亿元,同比-190.0%,业绩受行业下行压力阶段性承压。 市场占有率提升,销售单价下降。1)行业承压显著:商品混凝土行业累计产量同比下降10.1%,规模以上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降低15.6%,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5.8%,行业整体呈现量价齐跌趋势,企业业绩端承压显著。2)公司市占率提升:公司预拌混凝土产品生产量及销售量为5884.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0.62%,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销售单价为333元/立方米,同比下降12.1%,销售单价下降对业绩拖累较为明显。 盈利能力阶段承压,关注应收账款化解。毛利率:受混凝土销售单价下降影响,毛利率同比下滑3.8个百分点至7.6%。费用率:受行业竞争加剧和营收规模下降影响,销售费用率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至1.2%;受职工薪酬增加影响,管理费用率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至2.4%;受负债成本下降影响财务费用率微降至0.6%,综合费用率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主要受毛利率下降影响,销售净利率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至-1.1%。2024年末,应收账款226.6亿元,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2亿元,公司着重加强了对长期应收款项的回收力度,建立了专项考核机制,加强了过程回款考核,应收账款规模有望持续下降。 综合竞争优势突出,期待行业拐点向上。公司深耕混凝土行业多年,综合竞争优势突出,行业利好政策持续加码,业绩拐点向上可期:1)公司是中国建筑集团旗下预拌混凝土业务唯一发展平台,长期以来始终聚焦混凝土主业,区域布局上深耕西部、布局全国、积极开拓海外,成长空间广阔。2)持续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应对行业下行压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持续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布局,新增落地搅拌站54个(其中重大战略区域40个),显著提升优质市场区域覆盖范围和服务能力。3)当前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相关利好政策持续加码、基建投资项目陆续推出、借助一带一路等积极推进产能出海等多项利好加持下,下游需求有望逐渐复苏,公司作为行业头部,将显著受益市场份额集中度提升和行业景气度回升红利。4)公司2025年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530亿元,营业收入210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 盈利预测:公司综合竞争优势突出,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销量保持稳健增长;下游需求复苏在即,销售单价有望逐渐企稳回升,公司在手订单充足,业绩有望拐点向上。 风险提示:市场开拓或不及预期;政策效果或不及预期。 中国石化 经营业绩持续稳健,分红比例再创新高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745.62亿元,同比降低4.29%;归母净利润503.13亿元,同比降低16.79%。2024年四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080.21亿元,同比减少4.61%;实现归母净利润60.66亿元,同比减少19.09%。2024年年度每股合计派息为0.29元(含税),股利支付率为69.06%,分红比例达到73.3%。公司经营业绩稳健,高股息属性延续,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经营现金流保持高位,盈利能力维持稳定。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到1493.60亿元,尽管同比略降,但仍处历史高位。投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为1612.40亿元,同比增长3.45%;融资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92.37亿元。受益于套期保值业务收益,以及部分联营公司盈利状况好转,2024年投资收益表现亮眼,为158.89亿元、同比增长173.4%。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5.47%,同比下降0.18pct,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为6.19%,同比降低1.40pct。 勘探开发板块业绩逆势增长。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油气当量产量5.15亿桶,同比增长2.2%,其中天然气产量为1,400.39亿立方英尺,同比增长4.7%。销售原油3,452万吨,同比增长0.4%,均价3,767元/吨、同比下降1.7%;销售天然气3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5%,均价1,802元/千立方米、同比增长1.5%,勘探开发板块实现营收2,972.49亿元,同比下降0.9%;但由于成本压降效果显著,经营收益达到564亿元,同比增长25.4%。未来公司勘探开发板块将以“增储、稳产、控本、提效”为主线,持续巩固上游业务作为利润压舱石的战略地位,并借助技术创新与天然气业务优势,拓展中长期成长空间。 炼油及化工板块盈利短期承压。炼油板块,加工原油及原料油2.57亿吨,同比降低2.1%,汽油/柴油/煤油销量为6,264.2万吨/5631.0万吨/2,383.4万吨,同比分别+2.8%/-8.9%/+3.2%,单位加工成本为4,408元/吨,同比下降1.5%;受航煤裂解价差同比变差,以及汇率差导致进口原油采购成本增加影响,单位毛利降至304元/吨,同比减少49元/吨,经营收益为67亿元,同比降低67.4%。化工板块,经营总量为8,345万吨,同比增长0.5%,其中,芳烃等盈利装置高负荷运行,PX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合成纤维单体及聚合物产量为1003.3万吨,同比增长27.5%。受新增产能持续释放、化工毛利大幅收窄等因素影响,化工板块经营亏损100亿元。未来公司炼油板块将坚持低成本“油转化”、高价值“油转特”,推进润滑油脂、特种蜡、可持续燃料等产品发展,化工板块将坚持“基础+高端”,加大新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力度,炼油板块及化工板块业绩有望修复提升。 资本支出稳健,分红比例创新高。2024年,公司资本支出为1,750亿元,其中勘探开发/炼化(炼油、化工)/营销板块占比为47.03%/42.29%/8.06%;2025年公司计划资本支出为1,643亿元,其中勘探开发、炼化(炼油、化工)、营销板块占比分别为46.68%/40.90%/8.83%。另一方面,2024年派发现金股利每股0.29元(含税),总计347.47亿元,考虑股份回购等其他方式21.31亿元,分红比率达到73.3%,创下近年新高。未来公司将维持稳定分红导向,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估值 结合市场环境变化,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8.66亿元、590.86亿元和645.94亿元,对应EPS(摊薄)为0.45元/股、0.49元/股、0.5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PE)为12.8倍、11.9倍和10.9倍,公司经营质量稳健,高股息属性延续,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国际油价剧烈波动风险、环保政策变化或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生产装置异常,人员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全球经济低迷等。 宇通客车 3月产销同环比提升,产销淡季已过 投资要点 公司公告:宇通客车)
href=/600066/>宇通客车(600066)2025年3月总销量4890辆,同环比+38%/+211%;产量为4796辆,同环比+19%/+204%,25Q1销量总计9011辆,同比+17%;产量8934辆,同比+7%。 3月产销环比转正,市场需求回暖。整体来看,3月产销数据环比转正进入修复期;市场需求释放,3月销量同比增速较2月显著提高,市场需求端逐步回暖,一二月份由于过年放假等原因导致的行业淡季影响逐步消退。 细分销量同环比均增,轻客销量占比显著提升。分车辆长度看,2025年3月大中轻客销量2394/1447/1049辆,同比分别+14.49%/+35.87%/+166.92%,环比分别+225.71%/+122.27%/+467.03%,轻客增长更快,轻客销量占比21.45%,同环比+10.38pct/+9.67pct。 国内外市场接连斩获大单,精准契合多元化需求。国内方面,130辆宇通纯电动公交交付唐山,天骏V6批量投运张家界;海外市场,287辆高端新能源客车登陆挪威,定制化适配欧洲需求。2024年行业在政策与出口拉动下复苏,2025年趋势将继续延续,并且海外新能源市场空间广阔。总体来说,宇通作为行业龙头,增长动力强劲。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预测为429/499/567亿元,同比+15%/+16%/+14%,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6.3/55.5/67.5亿元,同比+12%/+20%/+22%,对应PE为12/10/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国内外客车需求低于预期。 涪陵榨菜 2024年经营略有承压,2025年改革持续推进 核心观点 2024年收入同比减少2.56%。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3.87亿元,同比减少2.56%;实现归母净利润7.99亿元,同比减少3.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32亿元,同比减少3.13%;2024Q4实现营业总收入4.25亿元,同比减少14.77%;实现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减少23.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减少37.64%。 榨菜略有下滑,经销商团队调整优化。2024年公司榨菜/萝卜/泡菜收入20.4/0.5/2.3亿元,同比-1.5%/-24.4%/+2.2%,其中萝卜主因推广资源减少。华南/华东/华中/华北/中原/西北/西南/东北销售大区收入同比-3.1%/-3.0%/+0.2%/-4.9%/-7.1%/-6.3%/+0.7%/+11.2%,截至2024年底,公司经销商净减少607家至2632家,主因公司优化部分布局不合理、渠道冲突的经销商。公司四季度表现疲弱,预计主因淡季叠加消费力仍处于偏低水平,2024年平稳过渡。 加大市场投放,盈利能力坚韧。2024年公司毛利率51.0%,同比提升0.2pct,其中榨菜毛利率为54.55%,同比降低0.2pct,在青菜头价格下行后,公司榨菜毛利率基本维持稳定。2024年销售/管理费用率13.6%/3.9%,同比提升0.2/0.4pct,因公司扩大商超渠道竞争力度,市场推广费用同比提升较多。综合来看,公司归母净利率33.5%,同比小幅下滑0.3pct。 收入目标增速8%,组织机制改革成为重要推力。2025年公司收入目标25.78亿元,同比增速8%,公司将围绕产品升级+渠道重构继续发展,2024年公司通过深度市场调研实施渠道及管理机制改革,未来将以夯基拓新、优化产品、强化渠道、深化改革为核心战略。 风险提示:原材料成本价格大幅提升,行业竞争加剧,新品推广状况不佳等。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仍处于改革调整阶段,我们小幅下调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5-202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5.8/27.6亿元(前预测值为26.7/28.5亿元)并引入2027年收入预测29.4亿元,2025-2027年收入同比增长8.0%/7.1%/6.4%;我们预计2025-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7/9.3亿元(前预测值为8.9/9.4亿元)并引入2027年收入预测10.0亿元,2025-2027年利润同比增长8.5%/7.5%/7.3%;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EPS0.75/0.81/0.8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8.0/16.7/15.6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