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的终极目标
Neuralink联合创始人兼总裁DJ Seo还在发布现场披露了其未来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Neuralink计划在言语皮层进行植入,目标是直接解码无声的“意图言语”。
到2026年,植入芯片的电极数量将提升至3000个,首位“盲视”(Blindsight)项目参与者也将加入,该项目通过摄像头捕捉画面,并将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刺激视觉皮层,帮助失明者重获视觉。
2027年,电极数将进一步提升至1万个,并实现多设备植入,如在运动、言语、视觉皮层同时植入。
到2028年,电极数将超过2.5万个,能够触及更深层脑区,用于治疗精神类疾病、神经性疼痛等,并开始探索与AI的深度融合。
Neuralink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全脑接口”,所谓全脑接口,是能向任何地方的神经元写入信息,可以实现生物大脑与外部机器之间的高带宽连接。这些只要通过全自动手术就能实现,而且24小时就能使用。
Neuralink希望通过植入拥有数十万乃至数百万通道的设备,解决所有已知的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是释放人类大脑的全部潜能,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
据悉,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这家公司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脑机接口,通过研发一种能够植入大脑的设备,来实现“人脑与机器交互”。
当地时间6月2日,Neuralink宣布,公司在最新一轮融资中筹集了6.5亿美元。在上一轮的融资后,Neuralink估值已经达到90亿美元,最新融资后,该公司的估值将突破百亿美元。
未来空间有多大?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被视为脑机接口行业的“元年”,在政策和技术应用的双重催化下,脑机接口的风口渐起,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Grand View Research数据,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2019年为12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达到了19.8亿美元,2024年或达到24.8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
同时,脑机接口行业正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基于海外机构预测测算,2025年至2029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25.22%的速度增长至76.3亿美元规模。
从具体应用领域看,医疗健康是当前脑机接口最成熟的赛道,覆盖神经疾病诊断、康复治疗及功能替代。根据麦肯锡的测算,全球脑机接口在严肃医疗应用潜在规模为150亿—850亿美元,消费医疗应用潜在规模为250亿—600亿美元。
截至2024年底,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累计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数量超2000项,历年申请数量呈波动上升的态势。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我国脑机接口正处于由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转化的重要阶段。
在近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Neuralink的竞争对手、脑机接口公司Synchron创始人汤姆·奥克斯利表示,脑机接口的医疗应用获批预计还需等待3到5年,消费级植入设备更是需要等待至少15至20年。或许在不远的未来,脑机接口技术将在医疗、人机交互等领域拓展多项应用,为神经疾病治疗和智能设备升级提供新路径。
责编:杨喻程
排版:刘珺宇
校对:刘榕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