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公布的CPI数据显示出现一定的回升,九月份CPI增长2.5%,创7月以来的新高,主要的原因是食品价格的上涨,食品价格上涨了4.6%,而非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小,食品价格上涨主要还是猪肉价格的上涨。由于前段时间的猪瘟,导致各地猪肉价格出现了一定的上升,从而带动整个食品价格出现巨大回升。当然贸易摩擦等因素也导致一部分产品的价格上升,从而推高通胀。
但整体来看,现在的通胀水平仍然是良性通胀,CPI低于3%的通胀都属于良性通胀,在未来三个月CPI可能还会有一定增长,但是应该不会高于3%。从通胀的角度来看,现在货币政策仍然会保持中性偏宽松的政策,不会进一步收紧。
从公布的PPI数据来看,PPI主要是受到输入性的影响比较大。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而大宗商品价格则出现了一定回落。PPI在近期增幅有所回落,但是影响PPI的因素依然存在,国际油价目前还在上升通道之中,并没有出现明显回落。此外,美联储加息可能会导致美元走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回落,工业品的价格在未来应该还是会保持小幅增长的态势。
至于有一些投资者担忧的,明年会不会经济出现滞胀的局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我国经济在转型期,虽然总体上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变,但是经济不会出现大幅度回落,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也在出台新的政策来支持经济增长,包括对企业减税降负以及提高出口退税率,这些都是有利于经济增长。所以明年出现滞胀的可能性并不大。
中国经济现在增速整体保持6.5%-7%的增长。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还会继续发力,除了给企业减税降负之外,还会继续支持地方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给地方政府批准1.35万亿的专项地方债,这会给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来做基建投资,从而稳定经济增速。
另一方面,在出口贸易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投资增速出现下降的背景之下,拉动消费成为现在提高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手段。国务院在国庆节之前出台了多项政策来刺激消费增长,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提高中等收入人群的收入,成为未来政府的重点。现在政府也在酝酿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政策,通过减少贫富差距,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从而更好的提高消费水平。
消费的增长是确定的,消费对GDP的贡献在今年上半年已经高达了78%,未来消费对GDP的贡献还是第一推动力,因此扩大消费,出台一些刺激消费的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是未来政策的重点。
此外,央行行长易纲在G30会议上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仍然有一定的空间。虽然美联储多次加息,但是由于中美所处的经济周期不同,因此中国并没有跟随加息。今年央行已经四次降准,也多次使用MLF的方式来释放流动性。稳增长还是当前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标。预计货币政策还会继续保持适度宽松,特别是针对一些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可能会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政策,解决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考虑到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大幅下跌,很多民营企业的负债率很高,加上股权质押比例比较高,出现了比较大的困难。深圳市政府推出数百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在股权和债权上,支持上市公司,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一个做法。
(责任编辑:任刚 HF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