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基础市场震荡调整、债市信用风险蔓延以及定制基金资金赎回压力,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居高不下,进入清算期共有293只基金。已达到去年全年清盘总数的近3倍。
前三季度进入清算期基金
为去年同期2.8倍
临近季末,再有多只基金发布持有人大会表决清盘、触发清盘的公告。9月29日,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将以通讯方式召开旗下混合型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提议终止该基金合同。同日,沪上某中型公募基金公司也发布提示性公告。根据该基金资产状况和近期市场情况,有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条件。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若截至10月12日,该基金资产净值低5000万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并履行基金资产清算程序,不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根据基金法相关规定,旗下基金合同生效后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将根据基金合同约定进入清算程序并终止,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事实上,今年以来,基金清盘进入高发期,三季度基金清盘数量仍旧继续保持高发势头。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当月新增清盘基金35只,使得三季度基金清盘数量猛增至125只。而今年以来已经发布清盘公告的公募基金数量累计达到293只,是去年全年的2.8倍。
混基、债基成清盘主力
从基金类型看,混合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成为今年清盘的主要基金类型,两类基金的清盘数量分别为153只和105只,在全部清盘基金中占比分别高达53.13%、36.46%,两类基金合计占清盘总数的近九成,成为今年清盘基金的“主力军”。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权益市场的持续调整、叠加投资者赎回压力是混合型基金清盘的主要原因。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权益市场非常低迷,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步下台阶,不少投资者的投资品种从高风险权益品种向货币基金、短债基金转移,这也导致承受市值缩水、投资者赎回的小微基金、迷你基金越来越多,基金清盘的数量也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投资人的赚钱效应与持有人的持有信心是密切相关的。今年6月份的一段急跌让不少权益基金净值回撤较大,让部分基民选择赎回,散户的悲观情绪尤其浓厚。”上述市场部人士说。
而对于债券型基金清盘的高发状态,北京一家中型公募固收投资总监认为,今年债券型基金清盘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今年配置低等级信用债甚至“踩雷”个券的债基,基金净值大幅回撤,遭遇大额赎回风险,导致基金规模大降甚至清盘;第二是在资管新规和流动性新规的严格监管下,由于大资金的持有人撤资较多,也会导致债基沦为迷你基金,因此,今年定制债基的清盘数量也比较多。
该固收投资总监称,“今年持有中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的债券基金,整体收益率还是很好的,但如果配置了低等级信用债,持仓中有民营债券或‘踩雷’风险的,由于持仓流动性较差,净值回撤甚至不低于股票型基金,这当然也会引发资金大额赎回导致基金清盘。”
据该固收投资总监透露,从公司成本和债基投资的角度看,小微债基的运作性价比并不高。运作小微基金同样需要投研人员的精力和人工成本,有些固定结算费用,也需要投入与大基金类似的投研资源;而从投资角度看,如果债基规模太小,就可能无法达到一些投资所需的门槛,比如在银行间市场交易债券至少需要买1千万元,而根据“双十原则”,基金规模至少需要1个亿,低于1亿元的债基就会被部分市场拒之门外。
除了监管、市场等原因外,部分公募人士还从公募基金发展模式看待基金清盘的现象。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当前基金清盘的节奏不断提速,正是过去五年公募基金同质化严重、以新基金发行带动公司规模的传统发展模式弊端的表现。该副总经理分析,基金管理人不断扩容,现在持牌公募超过100家,具有公募牌照的券商、保险机构也有十几家,另外还有几十家公募机构在排队成立,也就是将有近200家机构拥有发行公募基金的资格,基金数量自然也会爆发式增长;同时,基金持有人过度频繁交易,持有周期较短,导致基金产品中的长期资金匮乏;基金的供给数量在不断增长,但基金的销售渠道变化不大,这也会导致基金规模逐渐两极分化。
“未来基金的产品供给越来越多,而销售渠道并未明显增长,渠道未来越来越向准入式、白名单制度发展,缺乏渠道优势的小公司、次新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也更容易成为迷你基金。”该副总经理表示。
谈及基金未来清盘的趋势,北京上述固定收益投资总监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基金继续清盘的延续性并不强,一旦权益市场回暖,而定制债基、亏损债基在清理结束后,市场风险已经大大释放,存量基金的清盘压力也会大大减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