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亚伟旗下私募基金产品被爆提前清盘,公众视线转移到私募行业上。
今年以来市场连续大幅下行,不少私募产品大幅亏损。业内人士表示,亏损幅度在20%以内已是不错成绩。不少产品面临清盘,根据数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共有4322只私募基金产品清盘,其中股票策略类占比达到55%。
多名私募基金人士向记者总结称,忽视“择时”因子;仓位控制较差、趋势判断有误等是这轮清盘潮的主要原因。
对于接下来的走势,业内人士认为清盘潮对后市影响不大;在操作上,私募基金以观望为主,谨慎加仓,但减仓意向已大幅降低。
清盘原因揭秘
受市场连续下跌的影响,今年私募基金产品清盘数量创下新高。
根据数据统计,前三季有4322只产品被清盘,涉及机构共有1998家。其中,股票策略产品数量最多,共有2395只,占比55%;宏观策略类产品清盘数量最少,前三季度仅有90只。
其中王亚伟旗下产品提前清盘吸引市场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产品亏损30%符合行业整体情况,不算太离谱。“市场对王亚伟期待过高,一出现清盘就容易感到失望。”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基金合伙人李高(化名)22日表示。
面对清盘潮,上海一家私募人士22日表示“兔死狐悲”。“今年非常惨烈,虽然竞争对手有产品出现清盘,但我们感到今年这种行情下做股票太不容易。”据了解,其旗下产品今年也处于亏损状态,亏损20%左右,“我们没有出现清盘,客户对我们很支持,没有大额赎回,给予我们信任。”其感慨道。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基金合伙人22日告诉记者,今年确有私募基金管理人为了保住产品不清盘,垫钱进去。
“有些管理人看到净值已经快要跌破清盘线,为了增加弹性,自己投一些安全资金进去,再用少量仓位把净值做上去,把产品做活。相应地,管理人也会有约定,要求客户承诺在短期内不能赎回,要给私募操作的空间。”他说。
在其看来,垫钱自救行为,无疑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无奈之举。
谈及今年出现大规模清盘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仓位控制、趋势判断、择时等是关键点。
广州一名私募基金投资经理22日分析表示,今年大部分产品出现大幅亏损甚至清盘,主要因为管理人多追崇“价值投资”,不注重“择时”。
“很多人只考虑价格跌到比较低的位置,却不考虑宏观风险。今年行情比较极端,估值体系出现大变化,让位结构性的流动性。以前就算不注重择时,只要私募注重个股安全边际,也不会受到这么大的杀伤力。”该基金经理说。
李高也有相似看法,“因为私募有不同风格,有的注重宏观大势,在注意到趋势下降后就立即降仓位,因此受损不多。有的私募是价值投资者,不注重择时,就会受很大影响,毕竟今年行情下不少个股跌幅就有30%。”
他补充道,其他原因还包括,有的产品持仓结构出现问题,部分私募专注投资中小票;有的趋势判断或技术分析有误,“以为到底了然后加仓,越跌越买,最后损失惨重。”
前述上海私募人士则认为部分私募沿袭公募基金操作风格,即注重配置却不注重仓位控制。“即使选到好股票也没用,好公司今年也跌很多,今年亏损的私募普遍原因是仓位没及时降下来。”这就引申到风控问题,在该人士看来,严格的风控管理标准最关键。
后市谨慎乐观
有市场人士担心,私募清盘潮是否会引发下一轮大跌,受访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不必忧虑。
前述广州私募基金投资经理表示,对市场的冲击已经过去了。“正因为不少产品受到赎回,才出现前期市场大跌的情况,现在来说影响不会太大了。”
李高也表示认同,“现在各家私募的产品规模不会太大,尤其风控较规范的私募,不会重仓个股。”
根据私募排排网对10月末私募基金仓位的分析,私募平均仓位57.84%,仍处于中低水平。66.10%的私募在5成或者5成仓以上;33.90%的私募处于半仓以下,其中5.08%的私募处空仓观望状态。
对于11月份仓位的增减打算,40.68%的基金经理打算加仓;另有51.69%的基金经理会维持现有仓位不变,以应对市场变化。仅有小比例私募基金有减仓计划,说明整体而言私募基金减仓动力已经下降。
前述广州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就打算逐渐增加仓位,在他看来,随着政策底出现,外资陆续进场,市场回暖是可预期的。
“当前A股市场系统性大幅向下概率不大,政策对民营企业持续支持,修复投资者的悲观情绪。我们会逐步加仓。”他说。
另一个新的变化在于,继清盘潮以后,如今部分私募在与新客户建立合作基金时,不设清盘线,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部分资金坚定入市的态度。
北京一名私募基金人士对此表示,“不设清盘线一方面体现管理人对市场的信心,另一方面能真正体现管理人的投资专业能力,控制好回撤并不容易。”
(责任编辑:方凤娇 HF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