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整改通知发布已过两个月,部分短期理财基金开始陆续修改基金合同,以期符合这类基金的最新运作要求。
对照修改前后的基金合同可知,延长封闭期至90天以上,基金净值不再维持1元面值不变,投资范围修改为80%以上投资债券,是目前沿用摊余成本法的短期理财债基的最新修改方向。
除此之外,多家基金公司也在上报新的理财债基,据记者了解,监管要求新上报的短期理财债基在名字中不得加上理财二字,在此基础上,部分沿用摊余成本法的短期理财基金目前已获受理。
多只短期理财债基修改合同
7000多亿短期理财债基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为符合资管新规要求,早在今年7月初,监管已下达短期理财基金整改通知,通知将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分为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短期理财债券基金两类。其中,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基可以沿用摊余成本法,但需延长封闭运作期限至90天以上等多项要求;而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则直接改为采用市值法的债券基金。
通知还要求,未完成整改前的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不得开放申购和进入下一个封闭运作期;短期理财债券基金应确保规模有序压缩递减,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
部分旗下管理着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的基金公司已经先行开启修改基金合同的模式,9月21日,民生加银家盈季度定期宝理财债基发布修订基金合同的公告。公告中称,经与基金托管人协商一致,并报监管机构备案,对该基金合同进行修改。修改后,基金封闭运作期间由 3 个月改为3个月且不少于 90 日,增加了投资于债券资产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80%,并删除基金份额净值保持在 1.00 元的条款。对于采用摊余成本法计量的基金组合,开展基于“影子定价”和“摊余成本法”之间偏离度的压力测试,上述修改自 2018 年9月26 日起生效。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份,民生加银家盈半年定期宝理财、招商招利一年期理财两只基金已经率先修订基金合同的公告。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修改合同主要也是顺应监管要求,否则基金无法进入下一个开放期。
限期内必须压缩不符合要求的存量短期理财基金规模的基金公司,先是采用大额限购的方法,但还是面临规模难以下降的苦恼。“市场上对这类基金需求旺盛,限制大额申购之后,规模并没有明显下降,只能对投资者一个个沟通劝说赎回,若是劝说再无效,不排除未来采取按比例赎回的方式。”一位基金公司督察长称。
直接转型也有压力,上述基金公司督察长称 ,机构投资者不接受有封闭期、大比例投资债券,因此机构占比较高的短期理财基金转型困难。
也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将原本采用摊余成本法的短期理财债基改为市值法的债券基金之后,原本偏好摊余成本法的投资者会选择赎回,导致基金规模迅速流失。因此,目前规模较大的短期理财债基还是选择延后转型,先以压缩规模为主。
新上报短期理财债基不得带“理财”二字
整改通知中仍对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券基金保留了摊余成本法的估值方式。目前,按照摊余成本法估值的传统货币基金获批暂缓,这也是唯一一类可以采用摊余成本法的公募基金,多家基金公司也争相上报该类基金。
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和监管沟通得到的反馈是,新上报的短期理财基金不得带“理财”二字,除此之外,只要满足整改通知中提到各项要求,沿用摊余成本法的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基会受理,但目前在审基金数量很多,获批时间难以确定。
“业内有基金公司上报的理财债基被退回,产品反馈是基金名字中不得加上‘理财’。”有基金公司人士也透露了短期理财债基的最新动态。
“公司重新上报的理财债基金,去掉理财二字,依旧沿用摊余成本法,目前仍在走审批流程,还未正式获批。”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反馈。
“存量短期理财债基修改合同时不用去掉‘理财’,或是考虑到基金改名还需要涉及交易所账户名称的问题。”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表示。
“基金公司不抢先布局类货币基金,银行就会抢占这一市场。”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基金公司对上报短期理财债基热情度较高,还是为了填补传统货币基金审批暂缓的空缺,无论是短债基金还是摊余成本法的短期理财基金都是这个思路。
不过也有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担忧,即使短期理财债券基金沿用摊余成本法,但改为80%以上投资债券,难以受机构投资者欢迎。“很多机构投资者偏好投资同业存单的基金,不喜欢投资债券,特别是信用债。除此之外,沿用摊余成本法也要求资产到期日不得晚于产品封闭运作期到期日,这就导致债券投资可选范围较窄,即使加上杠杆,收益上也没有优势。”
“整改之后的短期理财基金,由原来主要的投资存款存单变成主要投资债券,收益相对更高,但风险暴露也会高一些。”华南一位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总监称。
“我们测算过,沿用摊余成本法的固定组合类理财债基收益率并不具备很高的吸引力。”上海一位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称,基于上述考虑,所在公司目前仍未上报这类产品。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基金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