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猛涨!大量资金涌入这批ETF-理财频道_基金投资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文章正文

规模猛涨!大量资金涌入这批ETF-理财频道

加入日期:2024-5-21 10:54:4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24-5-21 10:54:47讯:

  随着市场回暖,各路资金借道ETF回流股市,部分品种迎来规模大增。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0日开盘前,首批10只中证A50ETF的总规模达到210.47亿元,突破200亿元大关,相比成立时的165.27亿元增长了约27%。

中证A50 指数有鲜明的大市值龙头风格,其受到资金青睐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沉寂已久的核心资产正在重回投资者视野。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0日,中证A50指数年内涨幅8.27%,成份股中紫金矿业(601899)上涨56.26%,中国中车(601766)、福耀玻璃(600660)、招商银行(600036)等多只成份股年内涨幅超30%。

中证A50ETF规模突破200亿元

今年3月初,首批10只中证A50ETF陆续成立,并迅速成为A股宽基ETF家族的新贵,在上市的两个月来持续受到资金追捧。

截至5月20日最新数据,今年新成立的10只中证A50 ETF总规模210.47亿元,总份额201.49亿份,规模、份额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基金规模相比成立时的165.27亿元增长了45.2亿元,增幅约27%。

其中,摩根基金、平安基金旗下中证A50ETF规模分别为37.35亿元、34.87亿元,在十只中证A50ETF中分列第一、第二。紧随其后,大成基金、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的中证A50ETF分别达到30.63亿元、23.98亿元、22.93亿元。

放到全市场来看,5月以来,在全部A股股票型ETF的资金净流入前十中,有五只中证A50ETF位列其中,其中摩根基金、富国基金旗下中证A50ETF的净流入金额均超过了8亿元。

与此同时,中证A50ETF也从场内卷到场外,4月以来,8只中证A50ETF联接基金已经陆续成立,成立总规模达到40.31亿元,为中证A50ETF继续输入资金。

此外,近期,外资纷纷发声看好A股,对中证A50指数成份股形成利好。历史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3年,北上资金持有中证A50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占比均值达到46.21%,可见中证A50指数成份股也是北向资金的重点持仓。

多只大市值龙头反弹迅猛

中证A50ETF获得资金青睐,一定程度上也代表核心资产正在重回投资者视野。

公开资料显示,中证A50指数从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证券中,选取市值最大的50只证券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各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样本平均自由流通市值超过1400亿元。截至目前,中证A50指数的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贵州茅台(600519)、中国平安(601318)、宁德时代(300750)、招商银行美的集团(000333)、长江电力(600900)、紫金矿业等各行业核心龙头上市公司。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基金配置团队表示,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持续深入,核心龙头公司配置价值凸显。中证A50指数是对A股优质大盘股的良好刻画,它兼具大市值属性与行业表征性,同时引入ESG可持续投资理念,便利境内外资金配置A股核心资产。此外,从配置的视角来看,中证A50指数为中长期资金提供了优质配置工具,也为A股风格轮动策略提供良好的抓手。

在近期的市场反弹中,许多大市值龙头反弹迅猛,在估值低位和基本面复苏的双重作用下迎来投资机遇。

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0日,年内股价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中有许多大市值的龙头公司,包括受益于大宗商品涨价的中国石油(601857)、紫金矿业中国神华(601088)、洛阳钼业(603993);受益于人工智能产业浪潮化的工业富联(601138)、中际旭创(300308);出海逻辑拉动的家电龙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600690)等,上述公司均是千亿市值公司,且年内涨幅均超过30%,其中工业富联洛阳钼业的年内涨幅甚至超过了70%。

业绩方面,摩根中证A50ETF基金经理韩秀一表示,在刚刚公布完毕的上市公司年报中,中证A50指数成份股业绩亮眼。截至去年底,指数成份股ROE中位数14.29%,显著高于同花顺(300033)沪深全A的5.22%,体现出较高的盈利能力和韧性。未来,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包括A50成份股在内的核心资产作为中国优质公司的代表有望率先受益。

此外,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三个“国九条”。其中关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强化现金分红监管”“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等措施,有望利好大市值、具有盈利优秀和分红能力的各行业龙头公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悦 )

编辑: 来源: